31、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①技能就是一个人的装备,每多一件装备,人就强大一些,所作所为就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很少有什么技能是“闲技”,只要它能与其它技能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多维度竞争力”。因为就是有一些读者真的按照书中的内容学会了、学好了、精通了。尽管这些读者是少数,可问题在于,在任何技能上,从来都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精通的境界,而能技压群芳的人从逻辑上讲必然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更多的人究竟错在哪里?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的唯一通路。“无它,唯手熟尔”,“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通过反复刺激而产生强关联”。任何工具都一样,一旦我们能够熟练使用,它都会被大脑“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
②除了低估重复必要次数之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使人们半途而废: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第一,任何一项真正有意义的技能,基本上都是很多技能(或者说“子技能”)的集合;第二,大多数技能若单独拿出来,作用并不大,需要与其他某个或多个技能配合使用,才能“效果惊人”。事实上,你只要有哪怕一次学会某项技能的经历就好了。因为在那个过程中,你很清楚自己是如何从笨拙达到熟练的,也很清楚自己是重复了多少次才完成了“内化”的。于是,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会“显得”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更有耐心。所以,是否“心存希望”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因此,他们才能忍受自己的笨拙,忍受自己的低下,忍受各种可能会浪费注意力的诱惑——甚至根本不需要忍受。因为心存希望,所以何必在意成长之外的任何东西呢?
③你现在知道什么最重要了吗?希望。“所谓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能让你升值的是什么?是“思考”与“行动”。在我们的生命中真的有最宝贵的东西,那只能是“希望”。它不仅重要,而且最重要——任何人在上下求索之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它几乎是整个生命的意义。它也需要你守护,你的责任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它灭掉。
32、你知道投资领域实际上是另外一个镜像的世界吗?
①投资,是一路不断成长的你终将闯进去的领域,我建议你越早进入越好。成功是有公式的:成功=技能+运气。在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中,“运气”这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各有不同,但我们可以将它们按权重从0至100%排列起来。于是,在类似象棋、围棋这类活动中,技能占100%,根本就没有运气的空间;而在纯粹的赌博类活动(如抛硬币)中,根本就没有技能的空间,运气的权重占100%;在两个极端的中间,是各种技能和运气成分不同的“光谱”(例如打篮球,虽然技能很重要,但偏偏运气不好,看似已经投中的球在篮筐下颠了几下,最后竟然弹出来了)。这里的重点在于,投资活动是靠近右端的,也就是说,运气的权重在这里是很高的。哪怕技能再强,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不仅有运气不好的时候,而且运气不好的时候可能更多!
②同样是你,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身处“左侧”(更依赖技能的那一侧),而在投资中身处“右侧”(更依赖运气的那一侧)。只要稍稍启用一下你的元认知就能明白:在左侧运用右侧的策略是不恰当的。在右侧运用左侧的策略甚至可能是致命的。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左侧经验,在左侧的世界所向披靡,然后冲进了右侧的世界,却没看出这是一个镜像的世界,一切都可能是反过来的,于是,优势变成劣势,到最后“死因不详”。
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努力和勤奋的理解。在左侧的世界里,努力和勤奋是上等策略;在右侧的世界里,努力和勤奋事实上是无效策略。在投资的世界里,赚钱不靠努力,“什么都不做”不仅是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最难做到的事情!而且,这个道理只有在做到一定地步之后才有机会“深刻体会”,在那之前,无论有多少人耗费多么大的时间和精力向你说明,你也只能“表现”出理解,但在骨子里,你还是原来那个物种。
④在右侧世界里,哪怕是一模一样的行为、方法、理论,都有可能会有与它们在左侧世界里截然相反的结果、效率或者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世界里,所有聪明人对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看情况(即,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你要学习的,不仅是那个你刚刚进入的、刚刚开始了解的右侧世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在两个世界里自由地穿梭。在左侧世界里,遵守左侧世界的规则,运用左侧世界里的策略;在右侧世界里,遵守右侧世界的规则,运用右侧世界里的策略。最终,你会发现这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只是你过去没意识到自己应该了解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镜像世界,当然也不知道自己应该、也可以自由地穿梭于这两个世界。
33、为什么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资本?
①资本确实是主要由钱构成的,但,仅仅一堆钱放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资本。钱顶多可以算作资金,而它要成为有效的资本,至少要考虑以下3个要素:资金的金额大小;资金的使用时限;资金背后的智慧。资本的第二个要素更为重要。在不同时间内,资金的威力有着天壤之别。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资本的第三个要素:资金背后的智慧。大多数人其实不配站在资本之后。
②但“站在资本之后”的实力确实是可以习得的。习得的方法是从各个维度(金额、时限、智慧)逐步循环突破。要突破的第一个维度其实不是金额。其实,投资的重点并不在于盈亏绝对值,而在于盈亏比例。要看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在同样的投资环境里,用1万元作为本金盈利50%和用10万元作为本金盈利15%,前者的成绩优于后者,或者用稍微专业一点的说法:前者的资金效率高于后者。把焦点放在盈亏比例(相对值)上,而不是本金或盈亏金额(绝对值)上,是90%以上的投资者终生都没能学会的东西。看看股市里有多少人喜欢买“垃圾股”就知道了。在今天的股票市场,其实只要有几千元钱就可以开始投资了。相对来看,本金金额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盈亏比例。
③要突破的第二个维度,也是最重要的维度是:能不能给自己的投资款“判无期徒刑”。换言之,年收入6万元的人,拿出5000元作为投资款,并给这笔投资款“判无期徒刑”,其实在很大的概率上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最重要的观念,也是最重要的铁律:不能心平气和地被“判无期徒刑”的资金,就别假装资本混迹江湖了。
④第三个维度的突破几乎是与第二个维度并发的:投资的知识、经验、智慧,几乎只能从实战中获得,书上写的、牛人讲的都跟你没关系——那些东西不仅要在你骨子里生根、发芽且不夭折,还要等上很久,才会茁壮甚至茂盛地生长。
⑤最终你会发现,能给自己的资金“判无期徒刑”的人,实际上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智慧,所以他们哟资格“站在资本之后”。他们成为出类拔萃的投资人也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因为他已经起步了,而且早已“赢在起点”——最初那个“给自己的资金判无期徒刑”的行为,已经为他们日后养成“长期深入地思考未来”的能力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很多技巧根本用不着了,很多陷阱自动消失了,很多无奈纠结瞬间烟消云散……
34、你真的没有投资机会吗?
①机会越大,看到它的人群就越会展现出一个奇怪的倾向:面对越大的机会,人们的行动力越差。问题在于,看到了机会不等于可以“自动掌握机会”,还是要加上持续的思考,以及基于自身思考的行动,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机会。你要做的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考,用自己的资本负责任地进行投资。负什么责任呢?在浮亏的时候淡定,在浮盈的时候从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合格的知识和判断能力在那资金背后做支撑)。
35、别闹——没有钱能不能开始投资?
①在投资这项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智慧>时限>金额。既然我们的结论是有3个维度在定义“资本”,那么在任何一个维度上“更进一步”,都是打造多维度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既然在“金额”上受先天限制,开始锻炼自己的智慧。
36、傻了吧——你以为投资是靠冒险赚取的吗?
①行动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险,而不是如何冒险上。你的投资依据必须靠且仅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而得到。所以,与很多人想象的全然不同,我其实属于风险厌恶型。风险投资的模型设计,也是为了避险,而不是冒险,目标有两个:尽可能获得最大化收益。尽可能降低系统化风险。
②只要涉及人身与资本:安全第一;成为专家。锤炼自己的学习能力,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像专家一样思考、决策、行动。别人也许会赞赏你的勇气,而你却要知道,“勇敢”从来都不应该是需要自我证明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看傻瓜们冒险。看得多了,你的避险经验就丰富了。结论是这样的: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要深入思考到你的结论已经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要做到“特立独行且正确”才行。在这样的时候,你做出来的事情会把别人吓到。他们觉得你在冒险,你却知道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有一本必读书:Fooled by Randomness.
③再深入一点——避险也是有方法论的。第一,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第二,一旦有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第三,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第四,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的时候。第五,冒险没问题,但尽量不要抽水。“抽水”是赌场里的术语,是指赢家要支付盈利中的一定比例给庄家。公平是有成本的。有抽水机制的赌局在本质上是倾斜的。因为即便是抛硬币的游戏,再加上抽水机制后,从长期来看,所有的玩家都会输光,所有的赌注最终都会转化成抽水者的利润——就好像一个正弦函数被改造成阻尼正弦函数一样。(读者自注:幅度变小。)
37、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会“脑子一热就押上全部”?
①追求安全其实总体上是正确的。可是,追求“安全感”往往是错的。教育的核心本质就在于“纠正原本并不正确的感觉”,也在于“科学地使用知识,打造升级之后更为靠谱的‘感觉’,然后不断校正”。“追求100%的安全感”只能是错上加错,核心理由在于:未来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就是“部分不可知”。
②筹码越少的人,越容易“拼命”。早晚有那么一刻,他们会突然大脑充血,“决定”押上全部身家。所以,为了回避那个最大的风险,作为投资者,你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③绝大多数人是从“根本就没有钱去投资”起步的(我就是如此)。在最初的时候,只能靠出售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收入,而生活本身是有成本的,因此,单位时间里的收入要超过同样时间里的成本才有可能有积蓄,而这积蓄还要优先应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于是,在很久之后才有机会拥有可以“判无期徒刑”的资金。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资本。
④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越是早期就越是重要。无论资本是正还是负,都具备复利效应,而且越往后这个效应就越明显。很多人因为不懂最基本的道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败局。你不能这样,因为我已经提醒过你:永远不要押上全部!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课是:我应该如何尽量提高自己的胜算?最简洁的答案是: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最实际的答案是:每升级一个概念,就是比“之前的我”的思考质量更高一点。耐心点吧。
38、“早知道”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吗?
①如果钱这个东西天然就是有利息的,那么知识这个东西是不是一样天然就是有“利息”存在的呢?从这个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知识都不是可以直接赚到钱的,但确实有一些知识是有直接的商业价值的,而且知道得越早,受益就越大(前提是用行动去支撑知识的结论),这就是“知识的时间价值”。
②作为投资者,你在任何时候都要明白:在这个领域里,一切“自以为是的自高自大”都只不过是“还没走到那个地步”而已。所以,是不是“早”根本不重要,关键在于是不是“对”。事实上,更关键的点在于是不是“长期对”。首先要接受现实,其实“后发”也可能有优势。至于优势在何时出现,要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39、为什么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短期走向?
统计概率知识是最基础的“赚钱思维工具”(没有之一)。我认为,任何希望自己将来进入投资领域的人,都应该补上这个基础知识。从一开始就要习惯于避开“短期思考”。
40、10分钟教会你判断趋势,你信不信?
周期
41、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低买高卖
42、如何提高你的选择质量?
① 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根基就是他的价值观。铁岭还给我讲过一个创业方向的选择原则:高频、刚需、大市场。后来,我在看创业项目时和创始人聊天,常常会这样聊一阵子:都说创业方向的选择要满足高频、刚需、大市场这么几个条件,你怎么看?你觉得你的项目满足这些条件吗,为什么?如果有不满足的地方,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满足也无所谓吗?
②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反思、改进、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彻头彻尾欠缺的好品质。
43、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你必须了解的一个概念是哪一个?
①不能不断成长的生意,谈不上是“创业”。
44、你的“长期”究竟有多长?
你越弱,你的“长期”就越长。
45、年轻人是否应该“不那么看重钱”?
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些认真对待金钱的人获得金钱的能力更强,而且会越来越强。我们不是认为“金钱至上”的人,恰恰相反,我们知道还有比金钱更为宝贵、更具价值的东西,例如时间,例如自己的注意力……我们只是因为元认知能力比较强,才习得了一个更好的策略,“在起点重视金钱”比“在起点不重视金钱”更划算、到达终点时痛苦更少。
46、如何才能练就融会贯通的能力?
①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我会不时在我的微信订阅号里分享看过的好电影,虽然这明显是娱乐类内容,但从我的定义角度看,这是知识,实实在在的知识:它肯定会影响读者的决策。从长期看来看,它肯定会给读者带来更好的结果——起码品味与品位都提高了。那将来的输入质量只会越来越高。于是,分辨“知识”就很容易了,无非是问自己两个问题:知道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随之改变?从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②他们在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只考虑“有用”与“没用”,却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短期与长期。短期有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有用,短期没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没用。
③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高级,也更有价值。逻辑学、统计学、英语就属于这一类。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则和知识完全没有关系。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对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
④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机会)。于是,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策略,因为肯定会有一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而且,一旦融会贯通的效果出现了,就说明另外一件天大的好事同时出现了:体系化自动形成。除了增加节点数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主动增加连接。就是经常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这个概念、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47、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
①我发现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终极问题:什么更重要?在我的体系里,“什么更重要”就是用来锻造价值观的问题,而价值观是操作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几乎一切决定都来自这个问题的答案。反复认真地把这个问题问下去,深究下去,到最后会直接出现另外一个更重要问题的答案:什么最重要?通过反复探究“什么更重要”,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对方是不是一个能讲道理的人?在我看来,这是唯一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若满足这一条件,就几乎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了。工作上也一样。会议流程很简单: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如果我们确定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那很简单——把一切注意力都放在它上面!
②我想透了很多这个新世界(投资)里的重要原则:自己对自己负责。成长率决定价值增长。一定要投资比自己更牛的人。一切的功课与努力都要在钱打出去之前完成。在金融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可以打败钱这个东西。自己不懂的东西,为了看起来多好,都不能胡乱参与。
③你有没有想过,在“教育”或者“学习”这件事情里,什么最重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这么对年来,我只看到一个素质比其他素质都重要:干一行,爱一行。而在人群之中,就是有少量的“另外一个物种”,他们很厉害,因为他们无论做什么,到最后都能爱上什么。若有能力爱上,就有能力持续去做;若能持续去做,又怎么可能做不好?我对“执行力”这个东西有另外一个定义和判断: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很强的执行力,只要看他在做得不好的时候会不会继续做下去就可以了。
④人>内容>PPT。你到底想成为谁?你想成为一个使用幻灯片的人。你想成为一个为别人设计幻灯片的人。
48、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①所谓“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要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如果你会做,直接去做就是了。如果你不会做,当然要去学了!学会了就开始做。而如果你学不会,那原本就应该接着学。
②执行力差的另外一个解释,也是更重要的解释,是我们早就讲过的:执行力强的人和执行力差的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他们各自生活在与对方截然相反的镜像世界里。虽然你觉得跑步累,但不见得所有人都觉得累,总有“另外一个物种”愿意到健身房里跑步,大汗淋漓,让自己精神焕发;虽然你觉得做某件事很无聊,但不见得所有人都觉得无聊,总有“另外一个物种”兴致盎然地做着你完全不能从中体会到快乐的事情;虽然你觉得做某件事很辛苦,但不见得所有人都觉得辛苦,总有“另外一个物种”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把它做完——谁拦着他,他就跟谁急!如何提高执行力?进化成“另外一个物种”就可以了。
49、如果真正让你赚到钱的不是知识,那究竟是什么?
①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一切知识都正走在通往免费的路上。实际上真正能够变现的是“认知差异”。能实现不断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说什么呢?行动中的思考。
50、为什么“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出路?
①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而这里所说的“付出”,常常是指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主动与之联络,主动与之维系友情。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而且我也钦佩的人。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
②回头看看我对朋友和友情的定义,其实背后是一个很简单、很清晰的过程:依附、独立、共生。友情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对我来说,写博客、写微信订阅号文章,其实都是交友方式。
③关于朋友,我有如下3个方法论的总结。(一)在老朋友身上要花时间。我发现他有个和我差不多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腾出来一个下午来认真整理一遍通讯录——几乎在一瞬间,我们的交情更深了,因为我们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的“同类”。我的这个习惯使我成为哪个更经常主动联络的人——维系任何关系,都需要一个主动的人,否则,这个关系总会被淡忘。当然,这也是很多朋友能在这么长时间里和我保持联系的重要原因。(二)甄别那些值得花时间与之成为朋友的人。有一次喝酒,没喝多,他跟我闲聊,说:“走南闯北,要会识人。两种人不能交:第一种,太‘黑’的;第二种,对老婆不好的。”从那以后,我结交的朋友,都是家庭稳定的。我有了一个简单的标准作为我甄别朋友的方法论:一技之长、追求进步、真诚热情。我又增加了一个标准:所谓“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世界的人——他们通过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再配合行动,从而构建自己的世界。这些人的特点是:由于已经强大到一定程度,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更关注自己的世界而非外部的世界。于是,当你坐在他们对面时,常常会感觉他们的目光穿透了你。这种人是那种“内视”的人:他们看到的不是外界,而是他们在自己的心里构造的那个世界,与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不同的是,他们很在意自己的构造是不是合理。所以,只要遇到这种“内视”的人,我就知道,他已经是“大牛”了。关于甄别朋友的方法论,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必须提及:用嘴道歉的朋友不值得交往,用行动道歉的人遇到一个就要珍惜一个。大家可以看看我的文章《写给女生的五个择偶建议》,其中我提到这样一个标准:人总会犯错的——从本质上看,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运气不好,因为故意犯错的人是坏人,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三)为大家创造多赢局面。我经常组局,介绍一些有趣的朋友互相认识,但有一个原则永远不变:我从来不安排一个人需要求另外一个人帮忙的局。把两个人(或多个人)放在一起之前,我会花一些时间(甚至很长时间)思考:把这样的两个人放在一起,可能产生什么样的互补效果或者什么样的合作?事实证明,这种提前做的功课常常会带来意外的好运。所谓“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的局面。遇到“不是我的我不要”这样的人,一定要认真交往,因为他们难能可贵。
④成长不仅有方法论,还有体系:与自己共同成长、与家人共同成长、与朋友共同成长。首先,在我们的身体里有若干个“自我”,我们要和自己共同成长,一个都不能落下。相互陪伴,相互容忍,相互促进,相互鼓励……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与方法,让自己的战车越来越强,让自己的操作系统越来越高效,逐步进入另外一个镜像世界,甚至可以在两个对立的镜像世界里自由穿梭。其次,要想办法与家人共同成长。家人的步伐不一定能和我们保持一致,但他们是家人啊!既然是家人,相互嫌弃肯定是劣等策略。一定有办法——看你是不是有意愿,能不能把耐心花费在他们身上。更为重要的是,财富自由只是一个里程碑,后面还有很远的、更具挑战的路,例如家族传承。不能与家人共同成长的人,根本无法进入下一个层面。然后,要与朋友共同成长。自己能够飞速成长固然好,但幸福感可能会被扯破。所谓“幸福感”,就是你与你所在的世界之间的强关联。你所在的世界主要由上面构成?你的家人和你的朋友,其他的人真的没那么重要。善待你的朋友,就是善待你的世界;甄选你的朋友,就是优化你的世界;与你的朋友共同成长,就是让你的世界成长起来……可事实上没完,还有一个层次——所有人直到最后还在追求的层次:与整个世界共同成长。
⑤爱德华 索普与1967年出版的Beat the Market: A Special Stock Market System,就比同时期的任何一本书都厉害,在其后的几十年里造就了无数亿万富翁,到今天仍然在发挥着影响力。可问题在于,我们早就想明白了,“自我教育”要靠自己。自己的行动,以及自己在行动中的思考,才是进步的核心。在How to Read a Book这本书里有个精彩的类比: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就好像棒球场上投球手和接球手的关系,没有哪个投球手会故意把球投偏,也没有哪个街球手会故意不接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我尽力投,请你接住!
⑥如果你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如果你能够自主升级你的操作系统,甚至可以熟练地在各个镜像世界自由穿梭——记得告诉我,让我感觉自己与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强联系,帮我提升幸福感。
尾记:如何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
① 当你尝试着进步的时候,你遇到的更可能是打击,而不是鼓励。相信我,你并不孤单。一切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切的进步在起点上只不过是“愿望”而已,实际上的进步是需要行动支撑的——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长期持续的行动,即,在“肉眼可见”的“飞扬”发生之前还需要很长时间。
② 琢磨清楚这些道理之后,我开始厘清思路:让别人不开心,是自己不对,自己不周到;一起“进化”都是“长期”之后的未来结果,不是今天就能拿出来展示和证明的;拿尚未发生的事情说事儿、讲理,尽管不一定是错的,但通常不会被别人正确理解;人们不理解你的时候,自然不会支持你;证明自己是没有必要的,若做到了就无需证明,若没做到则证明也是徒劳;自己给自己引来很多攻击,不仅是愚蠢的,更是致命的。那该怎么办?默默地完成进化。
③ 怎样让自己变成一只受欢迎的兔子,甚至连豹子都喜欢的兔子?这个问题更为严肃——若有解决方案,那一路上会少多少威胁和危险啊!最初的策略很初级:做一只快乐的兔子。我们身边总是有那么一两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笑嘻嘻、乐呵呵的,做什么事情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哪怕遇到再大的挫折,也就是垂头丧气一会儿,然后依然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欢乐地活着。我发现,他们都很招人喜欢。反正,我很清楚:我自己很喜欢这种人。心理学研究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知道:一切的欢乐,其实都只不过是多巴胺分泌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结果。于是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多学习、多运动,人自然就开心起来了!当然,还有辅助的方法:在人群中寻找那些欢乐的人,与他们为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找到了升级的策略:成为一只励志的兔子。成为一个善于鼓励他人的人。“鼓励”绝对是这世界的稀缺资源。随着你不断鼓励他人,不断看到因为你的鼓励而继续前行的人获得了他们所期待的结果,你会慢慢变成一个无须他人鼓励的人——你早就变成了正能量本身。鼓励他人针对很简单,一句朴素的“我支持你就已足够,甚至在更多的时候,你连这句话都不用说,只需要莫名的陪伴一会儿就已经完成了对他人真正的鼓励。
④ 一路走来,另外一个策略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即便成了豹子,也不该欺负兔子。双赢、多赢的局面和机会变得更多、更频繁,只要聪明一点,大部分人都能找到“独善其身”的位置。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丛林里,而这个丛林理论上会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