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晚,雨。
大暑刚过,燥热天气,每每又有雨水灭一下这焰气。“热在三伏”,立秋的到了也才算中伏。酷热与凉爽分界,成都大致也只有夏季和冬季。
昨夜雨声惊醒,今晚伴雨入眠。
幽窗半掩,雨声滴答,清新的空气夹杂着凉爽一阵一阵的涌入屋内,放下书,听雨。脑海突然冒出“雨打芭蕉”一词。“芭蕉”一词或是因雨而不幸与“孤独忧愁、离愁别绪”所联系了。
纳兰性德忆“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李清照问“窗前谁种芭蕉树?”;白居易听“隔窗知夜雨,先有芭蕉声”;徐再思愁“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因突然的四个字,感受了一遍古人的雨和芭蕉。或是无法感知诗人的“芭蕉”,输入的文本,也不过被雨水浇灭了。又想起了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夜》,印象很深刻的一篇散文,因为很美,也因为雨,听清明的雨: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不知还能听多少雨,经得起这冷雨嗒嗒嗒的敲击。
雨打芭蕉,淅淅沥沥,是雨动了心绪,还是芭蕉?
掩了窗,梦里芭蕉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