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我最近在看《人间失格》,然而我发现自己看不懂。”
有时候,看不懂真的挺好的。毕竟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懂,常常是经历换来的。最近特别受《知否》里一句台词的影响,“最好就这样,什么也不要发生”。
不过,即便常常不懂,也还是要读书的。未必懂,能在心里留下一些痕迹,明白自己的不懂和狭隘也是好的。最近在读的另一本书《黑天鹅》于我而言,也是每个字懂知道,连着一起就不明白什么意思了。但是他建立了一种新的思考框架,就犹如在铁轨上走的久了,突然发现世上还有飞机的感受。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仅可以选一条路,也可以思考干嘛非得去罗马。虽然从逻辑上来说,这是两个问题,但常常我们的逻辑本身就是错的。
如果说,《黑天鹅》告诉我的是逻辑上的狭隘,巴黎书店则让我明白人心真的复杂,这里的复杂不是贬义的。主人公的设定是一个书店老板,一位用书籍开处方,却长期无法治愈自己的情伤的中年书店老板。尽管他自称“文学药剂师”。在全世界都在告诉我,25岁以后不该相信真爱却要赶紧结婚的焦虑传播里,五十岁的爱情,显得异常温暖。
主人公佩尔杜说想治疗哪些不被人认为是病痛,也永远不会被医生诊断出的困扰。从大多数让你的伪装下面看到听到,所有他们担忧的、梦想的和缺失的东西。
缺失的、迷茫的、挣扎的。最好的是,文字中总会有某个你了然于心却又无法表达的答案,已经在等你。
喃喃自语,不必深究。
世间嘈杂,关上耳朵,翻开书吧。不必听见,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