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学期,我管家里要了钱,买了生平第一块数位板,开始了用电脑画画的经历。
后来到大四求职、再到毕业后每份工作,我一直都在用电脑画画。这样画了5、6年,才感觉自己稍微从萌新到入门。
上段
2012年转做了一份UI工作。这段工作经历,对原本没做过UI设计的我来说,异常难熬,但薪水几乎翻了一倍。出于弥补自己熊熊燃烧之画魂的缘故,我每天至少要累积画画2个小时以上——在上下班通勤的地铁车厢里要画、在中午饭后午休时画、在晚间下班后还要画。
恰巧那年完美世界举办了一个名为“我心中的笑傲江湖”比赛。
我参加了,没得奖。
但是那一整段时间里我画得很认真、持续获得心流体验。同时兼得了每次都有一点小领悟,而自己又是在持续付出行动。就是下图:
大概持续一个半月,画完后,自己也是能感觉到,这是从我画画以来,完成的最有挑战的工作。即使发给朋友看,也能发现我技能增长。
画了这么多年,发现一个怪圈:有时自己好像有所领悟,却没付出什么行动,结果是无法验证自己获得了什么领悟;有时虽然在行动,却仅仅是“在行动”而已,结果是忙活一阵也没什么领悟。
我在这里说的“领悟”,不仅是说“体会,解悟”,因为想不到更合适的词的暂代。而我想描述的是类似“目标、方法、经验、感受”等一整套东西。
下段
接下来两年里,虽然画画的练习一直在持续,偶尔也能达到极其专注的体验,偶尔也有小收获,但是就处于“没有领悟的行动”状态。
偶然又发现了一个画画比赛——《魔兽世界英雄》,我再一次踌躇满志地打算参赛。这不单是参加比赛,也是渴望自己有所突破。
于是构思、打稿、画了改、改了画……这一切方式、流程都没有变。
变了得是,我觉得我应该画得很好。好到那种无论自己还是别人,看完后都要“哇”地一声的反应。
预期变了,即使行为差不多,人也开始焦虑。
有时会拖拖拉拉,故意不去完成。画得过程中,我更是明白,图像距离“哇”第一声很远很远。心中又开始懊恼,责备自己。
最后我放弃了。
这次的经历是一记重锤,把我的自信砸没了。虽然我每天上班也是要画要出设计的,但是完全放弃了个人的练习。因为一抬笔,我就会发现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以为自己能做到的”,差得实在是太远。
一张没画完的画,画出了自己自卑、画丢了所有的信心。
自此便一直有心结。
总也不抬笔,或即使抬笔也没耐心。
蹲族的理解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了对“蹲族”的描述。
他们是俗话中说的“家里蹲”——不工作,混吃等死,会被每一个身为父母的人,都会用作反面典型,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以后不要像这样的人这么活着”。
然而我却能懂蹲族中的一部分人的痛苦——他们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一旦试图做出一点点改变,就会发现那实在是太难。环境的难度、技能的难度、资金的难度是毫无疑问客观存在的。然而比起这些来自外部的难,精神上的难才真正地压垮了他们自己。
倘若什么都不做,自己还是“想象中自己”,即使不优秀,可也不怎么差。然而一旦做了任何事,就会发现,真实的自己是那么地差劲,就算别人没说什么,自己首先无法接受这样差劲的自己。所以,什么都不做反而还好。
战胜自己,最难就难在这里。
精神修炼
画画是一门技艺的磨练。然而影响技能结果的因素,不只是个人猛劲画的问题。还包括环境上的——有没有人可以给予反馈、互动、指点;长期目标的建立、短期的分解任务和流程设计;精神上是否足够强韧——保持好心态等问题。
这么重要的事情,几乎没有画画的书籍会教你。
仔细想来,这其实是关于做任何事心态的问题(美术教育家已经默认学画者已经自行搞定)。
不成器的小心得
对于如何锻炼精神强韧,一点浅见:
- 尊重事实。
不愿承认自己的缺陷——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这是人的本能。看得见自己的缺点、坏处,看得见他人的优点、长处。认识到差异的客观存在,而不是逃避事实。
- 相对非绝对
大概率上,人不可能在通过画一张画,就取得一个牛逼闪闪、飞跃级的结果。进步是此刻自己的自己相比之前的相对值,不是绝对值。这一点想通了,剩下的就是从无到有,从很差到不那么差,逐步迭代作品,迭代那个相对值。
- 尊重规律。
能力增长是有循序渐进的规律。如果能建立一个中长期目标,再通过认清自己的实际能力,给自己定下“比当前水平稍微有难度”的目标,确保自己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好像学校的老师总要有一个教学大纲,你也为自己设计一个可以灵活调整的自学大纲。
- 与志趣相同的人建立社交关系。
长期做同一件事,数量上的人多能对抗个体容易半途而废、懒散糊弄的本性。还可以进行互动——监督、品评、反馈(即使质量不高也好过一个人的寂寥)
- 付费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钱就花钱,买书、买课。大概率获得以上两条的优质内容。
祝希望大家都能持续体会画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