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本是最热的季节,可乌鲁木齐的清晨还是寒气迫人,我们一行匆匆用过早点便踏上了前往吐鲁番地区的旅游大巴,光明旅行社的杨导负责我们今天的行程是我们的幸运,他开朗善谈,一口微带番音的准国语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传述着此地的风情。
放眼窗外,辽阔的视野直抵天山脚下,间中多为沙砾、戈壁,偶尔零星地点缀着绿色预示着生命的倔强。据杨导说,早些年的新疆那真正是寸草不生的荒漠地,有时驱车几百里都见不着一丁点绿意,而今全球变暖倒是为新疆带来了福音,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水更多的绿更多的生机,此外能打断我们视线的就只有一些散布的电线杆,它既是当代文明的标志又是现代文明迟滞的遗址。
九点左右,大家的视线内忽然遍布风车,此景起码绵延了好几里地,一问方知是达坂城的风力发电场,它可是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大虽大,看起来却是很简陋的,与新疆辽阔贫瘠的土地挺匹配的。
好容易才到了今天预定的第一站火焰山。此山寸草不生,裸露的岩层呈现出神秘的赭红色,七月正午炽热的阳光照射在岩石上,一片红光闪耀似烈焰升腾,地面温度高达60摄氏度以上,任何人身临此处都会有置身火山的感觉。此山得名火焰山既神似亦形似,西游记剧组曾在此取外景拍三借芭蕉扇。景区建有一地下长廊,长廊内布满壁画等专作景观介绍,当然也免不了穿凿附会之嫌。不过地下的清凉尤能反衬出地表的酷热,加剧着身处烈炎的感觉。
告别火焰山直达用餐点已是下午两时,正是新疆午餐的高潮时间,习惯12时用餐的我们早已状似饿狼,风卷残云般地扫净一切碗碟。此时吃饭已剔除一切附加功能回复了它最原始的功用——裹腹。
今天的第二站为吐鲁番的葡萄沟,它是一块长8公里宽约2公里的河谷地,以盛产葡萄而闻名于世,单是品种就有无核白、马奶子、白加干、红玫瑰、索索等上百种,内设幽深的葡萄长廊,架上葡萄累累,架下绿荫怡人,行走其间自有一种悠闲的满足。此地我们发现两件怪事:一是多四壁镂空的房子;二是床铺摆在大门外。导游释疑,此房名晾房,专为晾葡萄干而建的,因此特意不避风日,仅可防雨。听说这种自然晾干的葡萄干质地最好,那些烈日曝晒或机器烘干的葡萄干比这可差远了去,可惜我分辨不出。而床铺摆在外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此处的葡民晚上都在门外休息以避暑热。这样的放肆在我等想都不敢想,看来此地民风纯朴啊!
第三站坎儿井是吐鲁番的又一大名胜,它名为井实际上不是井,而是荒漠灌溉的一种水利设施。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及小水库四部分构成,来自天山上的冰雪融水先渗到地下,经竖井和暗渠的截取输送,又由明渠在下游引到小水库形成灌溉体系滋润这方土地。它之所以在吐鲁番成气候是由这的土质决定的,此地沙砾石是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硬,开挖坎儿井不易坍塌。世界其它的一些地方如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也有坎儿井的身影。
第四站交河故城。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沧桑仍屹立于吐鲁番盆地,1961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生土建筑遗址。踏上交河故道,穿行在断壁残垣,你能感受到岁月的呻吟、历史的无情,王侯将相也好,布衣妇孺也罢均一抔黄土而已,难怪面对故城沉默良久的艾青只有一句话:活着的人好好活吧,别指望历史会留下记忆!
17:00回程,经达坂城湿地喜见羊群,过盐湖听导游谈到其湖泥富含多种有利于人体吸收的元素,不过该湖泥已被人买断50年的使用权做成了高级护肤产品颜泥远销世界各地也包括中国,化腐朽为财富。晚20:00到达乌鲁木齐歇息。(2011-8-16日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