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一部刚看到的意大利电影。
《Scusate se sisto》
豆瓣的翻译叫做《人艰不拆》,我去问了一下我的意大利朋友,他是这样跟我解释的:
其实是一个非常俗套的片子,女主一贯的女强人作风却在工作上屡屡受挫,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意大利女人工作是一件不太寻常的事儿。男主雄性荷尔蒙爆炸但却是一个同性恋,无法面对自己婚前的儿子的同时又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女主的“冒牌男友”。
两个人都在传统的环境下拥有着新锐的身份。无论是充满斗志的女强人,还是深处柜中的同性恋,似乎都是这个时代的热门话题。
老实讲,我们活在一个非常烂的世界。
我们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发明了很多人类独有的烦恼。种族歧视,地域攻击,沙文主义,性别不平等,双重标准....在地球上的已知生物中,我们把这些问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个世界糟透了,对吗?
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还在负隅顽抗,努力地生存,生活。不是因为我们的适应性强,而是因为还有很多更美好的事。
我曾在生活中的不同阶段,对「我为什么要活着」这个终极哲学式的问题,发起了无数次的疑问。
18岁以前,我坚信「活着就是为了体验一切」。我觉得人的一辈子太短太短,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值得你去尝试,如果不一件一件的经历,那人生真的太遗憾了。年少轻狂的我觉得人总会把想做的事都做完的,只要每一次都热情以待,总会得到好的结果。
可是大学四年上着上着,就想明白了一件事:人是永远不可能体验完所有事的。就如同你得到了伴侣的长情,就会失去单身的自由一样,每件事都有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体验。而有的事即使对你来说充满未知和神秘,你却依然不愿意去做,那就是你的底线。
后来我开始旅行。一个人去了成都,一个人去了凤凰。一个人旅行的时候非常利于思考,我再一次对这个哲学议题发起了挑战。
那一年,我觉得「活着就是为了享受当下」。在成都可以吃火锅吃到一半就疯狂跑厕所,但是回来仍然含泪嗷嗷吃。在凤凰可以拖着严重的脚癌爬没有阶梯的山,就为了看一眼没曾见过的祖国山峦。我发现孤独是最好的解药,也是最毒的毒药。形单影只的时候会觉得活着真好,也会觉得活着真累。
但与此同时,这些经历也让我觉得我是真真切切的活着。我有高兴的时刻,也有困苦的时刻。这让我变得复杂,也变得更有人味儿。与其在面对事件的发生时表现的一无所措,不如学着去享受当下,无论是难过还是幸福。
再后来,我发现旅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我喜欢去小众的地方,没有人的地方,起初我以为我是追求新鲜,追求出位,后来才明白,我更希望能够在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去探索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我在波兰去脱衣舞俱乐部消费,在意大利跟陌生人喝酒聊天,在荷兰寻找同性恋酒吧,在塔吉克斯坦不停地刷Tinder。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面对你的亲朋好友,反而遮遮掩掩,可是在陌生人面前却能敞开心胸放肆的说一切。
一次两次的旅行不会带来什么改变,可多经历几次之后,突然发现「活着就是为了弄明白自己是谁」。
也许是我们人太多了,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教育要做一个「乖孩子」、「守纪律的人」。我基本上算是严格按照老师家长的教诲活了18年,却在上大学之后一点一点颠覆了。
这些守纪律的人,也太无聊了。
我们按部就班的上小学,中学。老师会告诉你上了大学你想干嘛就干嘛。可是到了大学,却发现大家仍然在按部就班的考研,找工作,没几个人会逃离这个罗生门。
毕业之前,我能记住每个朋友都有哪些好玩的故事,有趣的特点。可是过了几年,可能他们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会变成「XX银行的」、「XX公司的」、「干HR的」、「干新媒体的」。
这太不酷了。可是我也跳不出去。
这时候看到这个意大利片子,我心怀感恩。可是这个中文译名,我不认同。
片中的演员,都饰演着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怪奇身份。无论是对女性吸引力满分的同性恋,还是工作能力爆表的女强人,都是这个社会下不被完全接纳的人。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被教育「你不要做那个出头的人」,可是片子里的人告诉我们的却是: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质,是任何事情都无法磨灭的生命印记。与其在社会和周围人的压力下不断磨掉自己的棱角,不如用这句话甩给那些随便judge你的人。
为什么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为什么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为什么人长大了就要工作?为什么到了30岁不结婚就是不孝?
为什么出去玩如果不去某某景点就算没来过?为什么大家聚会你不想去的时候就不能直接拒绝?为什么女孩子抽烟喝酒就是不好的?为什么从来没有人给那些爱管闲事的人一个大嘴巴?
小心翼翼的活着,不给别人带来麻烦,是礼貌。可是如果为了这点基本礼仪而放弃了自己的性格,那就有点太可悲了。
希望每一个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人,都能去看看这部电影。也希望每一个看完这部电影的人,能够在面对流言蜚语的时候,可以牛逼哄哄的说一句: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