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司马池《行色》

司马池《行色》


作者:【宋】司马池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赏析:

什么叫“行色”?此词出于《庄子·盗跖》。故事是说,孔子访盗跖,吃了大亏,失魂落魄地跑回鲁国,迎面碰上柳下惠。柳下惠看他的狼狈样子,就问了一句:“车马有行色,得微(得非)往见跖耶?”这就是“行色”一词的来历。以后,看到那些风尘仆仆、匆忙赶路的人,就说他“行色匆匆”。把“行色”二字作诗,既是“行”,又是“色”,那可不是容易的事。

然而也真有举重若轻的人,司马池就是一个。他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父亲,曾在安丰(在今安徽寿县南、安丰塘北)监酒税。这首《行色》便是他在安丰时写的。

安丰南面有个芍陂,是一片很大的水塘,传说是春秋时代楚国孙叔敖开的,后来曹操又加以疏浚,直到北宋一直是有名的水利工程。安丰又是交通渡口,来往的人很多。因此,司马池这个监酒税的闲官有许多机会看到来往旅客满面风尘、来去匆匆的神气。看得久了,他就慢慢看出个道理来,原来所谓“行色”就是这个样子的。

到底是什么个样子呢?他用十四个字把它概括起来,那就是“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

“远陌”是长途;“初穷”是刚刚走完;如今来到这个渡口了。你看这些远远奔来的客人,疲倦劳累,神情萧索,看不出半点欢容;也没有谁来欢迎、送行,别人对他是那么冷淡,他对别人也一样冷淡。虽说这渡口人来人往,也算热闹,然而彼此之间却感觉不到半点温暖。这就是所谓“行色”啊!诗人知道,芍陂的水是冰冷的,可这“行色”比芍陂的水还要冰冷;秋天是萧条惨淡的,而“行色”比秋天的天气还要凄凉萧索。于是他就得出“冷于陂水淡于秋”七个字。

确实,这七个字是高度的艺术概括,你就算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说“行色”是如何如何,也未必就能胜过这七个字。我们只需闭目一想,就会感觉到这比喻是多么准确,手法又是何等高明了。

后面两句的意思是,幸亏画家还没有本领把这种“行色”描绘下来,假如他能描绘下来,挂到墙上,这一辈子就不要有高兴的日子了。因为,只要瞧它一眼,心里就难受。

张耒曾赞叹过这首诗:“梅圣俞尝言:‘诗之工者,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诗有焉。”(《右史集》)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行色 宋 · 司马池 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陂bei 一声,小池塘。...
    相遇晚晴天阅读 929评论 0 1
  • 这俩天返校,琐事颇多,故未能按时完成 天子之東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
    两犬和半疯阅读 5,296评论 0 1
  • 北宋司马光鼎鼎大名,主要有三件事令人瞩目:一是幼时的司马光砸缸急智救人。二是做官的司马光作为变法的“保守派”跟王安...
    中年再读诗阅读 3,395评论 4 29
  • 4.曹操和司马懿的经济政策 曹操掌握中央政权后,在四方征伐、统一天下之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粮草不足,无法支撑巨大...
    张七公子阅读 5,245评论 0 14
  • 欧阳修诗集(B) 【罢官西京回寄河南张主簿〈景年〉】 归客下三川,孤邮暂解鞍。鸟声催暮急,山气欲晴寒。已作愁霖咏,...
    汉唐雄风阅读 12,692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