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生活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累”感,常常感觉身体被掏空。而“心累”这个词出现在生活周围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时不时耳朵里会飘进几句:
“今天上班好多事情都挤在一起了,好不容易忙完都过了吃饭的点,真是心累……”
“我儿子明年要上小学了,我们都不是一表生,万一进不去该怎么办哦, 心好累啊……”
“明天有个同学会,大家都好几年没见了,但是我找不到合适的衣服,心累啊……”
细细想来,心累的原因确实有很多:
小到每周上班该穿什么衣服才能周一到周五不重样,在体现自己高品位的同时还能兼顾性价比;
通勤的路上挤着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或者等着一辆迟迟不来的公交车,考虑是否要买车代步,那么问题又将随之而来,买哪个牌子?日系还是德系?贵的买不起,便宜的看不上;
工作一天疲惫地回到家看到精力旺盛的孩子,又开始发愁小孩的教育,该不该给小孩报补习班,周围的同学都有学特长,自己的小孩是不是也要学,要学什么才可以鹤立鸡群……
这以上的每一项都在耗费着你大量的精力,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没得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有时很羡慕古代人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口热饭,一间暖室足以。
但我们是现代人,进化了这么多年不是让你重新回去拿起锄头过“苦”日子的,而是要用现代人的方式删除扰乱项,还自己一个清爽的空间才是王道。
也是近几年,极简的生活像一阵清风吹进了我们的视野。
让看腻了被“事”与“物”挤满生活的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新的希望。
这股风潮也是从“岛”上吹来的,前几年让大家听到耳朵起茧的“断舍离”就是这个极简生活的一种表现手段。
如果说在富起来的中国,购买力是衡量资金是否雄厚的标准之一,那么在富了一段时间的日本,买的东西越少、越精,反而成为了精致生活的标签。
01
极简的生活≠苦行僧的生活
什么是极简生活?百度上的解释很简单:极简主义生活是对自由的再定义,简约即是身心舒适。
它的表现方式为:环境的简洁、物质的单一、事业的专注、爱情的专一、社交的简单、言语的简短。
简言之就是剔除不需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达到身心平和。
可是有很多人的理解太过于片面,导致很多哭笑不得的结局。
误区 01
极简生活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生活
岛国有个妈妈,由于讨厌打扫,爱上了“断舍离”。这种极简的生活让打扫变得异常轻松,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扔掉了家里的电视机、电视柜、桌子、玩具……就差老公和儿子没有扔出去了,大家感受一下这一家子男性同胞的心理阴影面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不管有用没有乱扔一通的做法不是极简,只是纯粹的扔东西而已。且扔完东西后,让家里的男主人工作变得更不方便了,花的时间是以前的两倍,这违背了极简生活的初衷。
误区 02
极简生活不是什么都不买的生活
身边一个妹子前段时间也赶上了极简生活的潮流,激动地和我说她把家里不需要的东西都扔了,而且自己已经有大半年没有买新的东西了。
我很好奇这个平时买买买的妹子,怎么能忍住半年不买东西。
于是我就问她:你半年没买东西不难受吗?
这句话仿佛开启了她痛苦的闸口,和我倒豆子般的诉说着:
可难受了!我每次经过商店都不敢看橱窗,怕一看自己就忍不住要进去买。然后回家逛淘宝,一阵脑热之后就会把喜欢的东西先放购物车,然后过几天想着我要过极简的生活,再一件件的删掉,太痛苦了……
这也是一个大家经常会犯的错误,极简生活不是为了让你痛苦,而是为了让你舒心。
你不需要去遏制自己的欲望,只要处理好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就可以。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买!但要珍惜你买到的东西,要物尽其用。
02
极简的生活=轻松生活
据调查20%的常用物品就足以维持日常生活的运作,另外80%的物品纯粹是为了填满自己内心而出现的多余摆设。
早几年有一本现象级日剧,叫做《我的家里空无一物》,这部剧是按照现实故事改编的,当然剧中的设定会夸张一些,主人公是一个扔东西狂魔,家里几乎没有用不上的东西。
但要注意的是:这个主人公和之前的那位爱扔东西的日本妈妈有着本质的区别,主人公只留下有用的东西,那位妈妈是不管什么东西都不留。
关注物品的功能性才是极简生活的核心。
主人公之前也是一个不整理房间的垃圾囤积者,在一次感情挫折下借着扔掉“带有不好回忆的东西”这一契机彻底爱上了整理,原则就是只留下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有用的,于是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来的房间简直是个垃圾堆
整理后,生活的空间变宽敞了
心情变好了
搞卫生的效率也提高了
没有了繁杂的东西打扰,开始更注重家人的存在了
更注重家人关系了
同时这部剧也教了一些整理的技巧:
1. 对于刚收拾好的东西又乱了,可以给每一个物品都规定一个放置的场所,用完以后归位。
2. 对于不知道该不该扔的东西,可以先把它放起来,一段时间没有想起或用到,那就表示这样东西该扔了。
3. 同色、等间距分隔布局会让东西看上去更整洁,且有助于分类,不会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虽然主人公的家里东西不多,但是那些空出来的地方却被内心的充实和家人的和谐所填满,摆脱物品对自身的干扰,看中自己的内心需求才是极简生活所提倡的方式。
03
极简的生活>工作生活
一般人以为极简生活只是日常生活的导向,却不知道它还可以影响工作生活。
岛国就有这么一个男子,是一个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住在一间很小的出租屋里,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
当他的女朋友受不了这么狭小的生活空间以及他一成不变的工资收入,而和他提出分手后,这位小哥就突然奋发图强开始整理房间了。
扔掉了几十本过期杂志,整理掉了外卖吃剩的便当盒,丢掉了不想穿的衣服和用不上的家具……一番整理后,出租屋的空间变大了,突然多出来的空间使得心情也跟着开阔起来。
因为东西变少了所以做事情的效率也提高了。不用为了每天上班穿什么而发愁,套上衬衫、牛仔裤说走就走,再也不用因为翻箱倒柜的找衣服穿而迟到了。
这位小哥慢慢的把家里不需要的东西都淘汰掉,只留下需要的、喜欢的,经过一段时间家里实在是被整理的太干净了,他又把“魔抓”伸向了公司。
把自己位置上的文件都整理、标注、装订,连自己电脑里面的文件也不放过,按照类别归档,以备不时之需。久而久之,这位小哥的工作效率瞬间提高N倍,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他也把自己的整理经历在杂志上进行分享,并且吸引了很多读者,于是这位小哥也晋升为这家杂志社的编辑,进行了一次人生的华丽转身。
极简生活是有渗透性的, 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营造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
04
极简的生活&好好生活
所有的生活理念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爆炸的年代。因为选择太多,导致我们单纯的在“选择”这件事上就浪费了很多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精力也是宝贵的,不应该让这些物品主导你的生活。
所以减少他们的数量,只留下自己喜欢的、需要的、带有美好回忆的物品即可。处理好人与物品的关系,就是拿回生活主导权的第一步。
经过半年的极简生活实践,我的生活有了以下的变化:
1.选择物品更谨慎了。
因为不想随意的丢掉物品,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也会思考很久是否真的需要,到底有没有必要买。
2. 更加珍惜物品。
正因为买的都是自己需要的物品,所以也会更加珍惜的使用。
3. 定期整理更新。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检视一下自己的物品是否都是有用的。如果有些是长时间没用的,可以把他们送给需要的人,这也是对物品最大的尊重。
4. 对物品的执着少了。
看到类似功能的东西,不会有想拥有的执念,会比较理智,除非在设计或者功能上有很好的表现,不然不会有购买的冲动。
5. 生活简单了。
尽量保持相同功能的物品只有一件,且这一件是自己当下最喜欢的,这样就不用在选择上浪费时间,且可以保证每次看到这件物品时都是心情愉悦的。
以上是我自己对于极简生活的体验感悟,这些生活信条不仅可以用在工作、生活上,也可以用在人际关系处理上。
记住,只留下有用的、需要的、喜欢的。
想摆脱烦躁生活的你,要不要来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