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天出门和闺女玩儿的时候,看到一群40上下的大姐在广场跳舞。她们不是跳的一般的广场舞,是很专业的舞蹈。而且一口气跳了四五个,帽子舞,扇子舞,比较柔美的江南舞蹈。看起来是为了参加什么舞蹈比赛而做准备的。虽然不是专业舞蹈演员,但一招一式都非常在行,那一刻在音乐的映衬下,每一个挪步,每一个转身都很美,让人感觉很享受。身边的小不点也安静的看完了所有舞蹈。还意犹未尽的总结了一句,阿姨跳完了。
而我在看她们舞蹈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她们身上所发出的光。她们一定是热爱舞蹈的,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就特别有感染力。尽管是业余的爱好,却足以让路人驻足。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热爱的故事。
2.
我的姥爷不是一个专业的木匠。他的木工技术是来自于他对这一行的热爱。小时候我家里的大衣柜,橱子,厨房的吊柜都是出自姥爷之手。虽然不是最流行的款式,但那实木的质地和设计却非常实用和舒服。后来姥爷年纪大了,但仍然闲不住,还是喜欢做一些小一点的木工,我们家,舅舅家姨家的小马扎都是姥爷的作品。在外面买的马扎坐起来怎么都不如姥爷自己打的好坐。虽然各自有家有业,不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但看着这些有温度的小板凳,就能感受到姥爷沉默却有力量的爱。
我想,那个做木工的过程,姥爷一定也是很享受的吧,他常常被姥姥催吃饭好几次还不肯起身离开那个放着各式各样零件的长条凳。也因为热爱,并没有系统学过木匠的他却做出了让全家都乐意使用的小家具。那时姥姥家院子里常常落满一地的木屑和刨花,我拿着那些像花瓣一样的刨花玩儿的不亦乐乎。现在回想起看姥爷做木工的场景,就感觉姥爷真的好厉害,那时认真打磨每个棱角的他,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仿佛一个闪闪的发光体。
3.
可以拥有一个爱好,并在生活的琐碎里将它保持,放大,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我之前最大的爱好就是码字。从初中开始就写了好多日记,到了高中大学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过的笔记本一摞摞的。可以写心情,可以写感悟,可以写秘密,总之那时只要写字,就可以帮我解开很多现实中的结,比如不开心,比如没方向,也比如情感的困惑。每次写完,就好像洗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不开心的不清晰的渐渐明朗,或者不再沉重。但不知何时,工作成家之后的我慢慢丢掉了这个习惯,因为懒惰,因为借口,也便渐渐失去了写作的能力。
而今天,我想应该慢慢把这个爱好找回来了。因为我还是那个热爱文字,热爱读书的我。通过写字,我可以为比较内向的自己打气,帮自己找回一些自信。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再重新开始呢?做喜欢的事,一定是可以让人开心的。
4.
而作为孩子的妈妈,对于孩子,我们也需要保持一颗善于发现和宽容的心,帮助孩子找到她的爱好。哪怕这个爱好再渺小,比如她或许只是喜欢每天去楼下的小土堆里和泥巴,只要是无害的,都要去鼓励。因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很多很多人已经失去了挚爱一件事情或一个东西的能力。而这弥足珍贵的爱好,恰恰又是我们生活的源动力。
静静的去做喜欢的热爱的事,你会散发迷人的光,而这样的光一定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哪怕彼时彼刻的你还浑然不知,但那的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