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正向鼓励作用的赞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相对于批评、贬低很容易让家长接受,并能顺利的贯穿于生活中。因此,常常可以听到耳熟能详的表扬“你真棒!”“做得好!”“你让小朋友玩你的玩具,让我真高兴!”
其实,在获得表扬前,孩子通常并不知道,或者说不关心父母是否注意到了,他们只是自己玩得高兴罢了。对孩子的赞赏,大多数情况下触发了孩子在日后为了赢得父母高兴,或者某种奖励的动机。所以,频繁口头表扬似乎能促使孩子进步,并符合父母的意愿,但同时它也成为一个外在动机,成为孩子做事情的依赖。有可能导致,没有了奖励,就再也没有兴趣做事情了,或者在父母面前能够按部就班,一旦离开了父母的视线,立刻放弃了。这种有条件的给予通常希望对孩子行为加以强化,但长远结果却并不乐观。
扮演着正面强化作用的“表扬”依然是家庭教育中父母常用的手段,它的正面影响也颇为有效;负面影响取决于很多因素:表述的方式、所用词汇、公开或私下,以及年龄、性格、家长的目的等等。父母如何把握赞赏是其中的关键,如,是对孩子听从父母的命令行事的赞扬,还是对孩子一次有深度的提问感到高兴,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当孩子考了100分,拿着卷子兴高采烈地给父母看时,“爸爸/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比较合适,不需要加上“你考了100”的词汇。因此前者在意的是孩子本身,关注的是孩子这个人,而后者更强调的是“100分”,它附加了一个外在的条件,驱使孩子聚焦于分数,只有那个分数才会让父母高兴。教育应该更强化内在的动机,激励孩子自身成长,向着“我要学”的方向发展。
孩子是需要表扬的,他们总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夸奖,恰当的表扬可以关注三点:
1 及时 ;2 具体 ;3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