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
步过玄武湖公园,便从台城墙豁口处上了城墙。
微风,雨丝。
漫步在雨中,缱绻于手边的斑驳砖块,远处星点寺塔,正是应了那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路遇一位言谈大方的老妇人,因相谈甚欢,便有缘共着这段追忆之路。南京南京,你手中的丝丝细雨却浇不灭我二人心中的斑斓情怀。
明城墙,似孤傲的孩童,坐落在这一方净土。不谈风水只谈地势,它东靠钟山,南依玄武湖,西纳山丘,北临后湖,持丸泥封关之势。蜿蜒三十多公里,“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似盘龙,鄙夷且且天下之势,似玉带,妆点一番前朝旧梦。
我站在逶迤城墙高处,不禁喃喃道:不知太祖朱元璋指点江山时,思及三大定都应天弊端,历朝定都气数短、地理偏南难掌控、地势下沉破风水,仍是坚持定都南京,是迫于形势又或是紧握这南北咽喉,不得而知,但却真是做到 “驱除胡虏,立纲陈纪”。
妇人忽地浅笑,大方向我道来南京民间耳熟能详的 “里十三,外十八,一道木闩朝外插” 民谣史实:
“那是在朱元璋攻占今南京后,陈友谅不服输率领八十万大军由安庆、芜湖顺流而下,誓要与朱八八拼个高低。陈的大军在三汊河驻扎后,“脚滑狐狸”刘伯温派人诈降。陈傻傻的信以为真,跟来人约定其作为内应,兵聚水西门。
半夜进城后,“内应”却不见了踪影,突觉有诈,急令退军。但人生地不熟,把路痴发挥到了极致,好不容易走到三山门,黑暗中,摸到了城门闩,欣喜之色难以言表之时,殊不知正是中了朱元璋“里十三,外十八,一道木闩朝外插”的计策。狡猾如他早把三山门的门闩从里面搬到了外面。陈友谅自以为已突围出城,但其实又回到了集庆城里。发现自己又上当后,他慌慌张张地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出了三山门。
三山门一战,朱元璋以少胜多,打败了陈友谅,也不可谓不是内城墙外郭城墙相冗合之妙处。”
我接过话头,炫技般道:“之后南京城墙的第一次大危机便是,燕王朱棣南下进攻南京城。但燕兵至金川门之时,谷王与李景隆却大张笑脸大开城门以迎之。也不知这究竟算是城墙之幸抑或是悲。”
而我两都心知它日后的故事,来自意大利传教士关于它的记载:两人相背而行,沿墙骑马一日才遇。
而我与这妇人修得多少缘分才得共路一段,细雨迷着我两双眼,却遮不住两汪探讨之情。
因着妇人是某某党,故未深入探讨定都南京的民国政府。而该政府本执意将城墙全部拆毁,却被世俗舆论所逼,终是没有下“毒手”的机会。
相顾一旁,便可见清澈若明眸,丝顺若锦缎的护城湖—玄武湖,相传玄武湖名字由来是宋代奸臣石刮为报复对手江左之女江玉不嫁己子之怨,借机大旱湖水干涸之际,上奏折道:“除旱,不难。臣夜得一梦,二十字足以解困。”
宋文帝打开奏折一看,上面写道:“龙王丧正宫,四海寻美颜,要想天不旱,就得把玉献。”锋头直指江玉。
次日,江玉在两旁侍卫上前捉拿时,不慌不忙道:“小女同梦及二十忏语。”随后呈上一封奏折。宋文帝打开一看,不禁念出声:“龙王觅美颜,须把美玉献,双石指美玉,北湖把眼填。”
顾及文帝的两难脸色,江玉上前大方道:“万岁,小女子有一公道法。此刻湖水已干,我与石家父子各从一方入湖,他献美玉,我献人,随龙王挑选。”语罢,便从湖一边向湖心走去。
石家父子不得已,慢慢捱向湖心,至湖心小木墩时,掀开盖子慌忙放下便急于返回,哪知突然蹿出黑龙一条,嘴一张,便将美玉吞入腹中,随后升入空中。沉于盖城黑云之下的黑龙猛地一吐,便将美玉砸至湖心,轰隆一声之后,翻滚出涓涓细流。旱解。
文帝因着黑龙吐玉,因此赐名 “黑龙湖” ,又称 “玄武湖” 。
二人从旁凹处下城墙,不约而同说道:“要不上山看看?” “上个山?”
山上便有着一座寺庙,隐藏在丛山之中,而在这一方南京中,还有着那四百八十寺,当真是不愧为佛学的中心。
一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令我所悟之道,便足以不悔幼时在奶奶颂道旁磨墨抄经。
膜释迦牟尼蛤,金色外衣的蛤。
(此处不拍照不放照不传教,因万事皆己悟)
很是喜欢庙堂旁边石砖上的一首诗: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终是又到分别之际。分别罢,分别也是一种缘。人生就是为了这些不可估摸的相遇,相识一场,便已足够。礼貌道别之后,汇入两条路,向着各自的前行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上一节链接:古城南京【1】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