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十一
来自《第9章 “如果......就......”的力量》
P165
他讲述了他和康斯坦茨大学的学生在校园中进行的一项实验。寒假开始前,他们拦住正在赶赴期末考试考场的学生并邀请他们参与一项对现代人度假方式的调查。同意参与者被要求在假期中写一篇关于如何过圣诞的短文。这篇文章必须在圣诞节过后的48小时内完成并寄出。其中一半的学生还得到了额外的指示:要当场决定何时何地进行写作,并写出来交给实验者,之后他们便奔赴考场了。
圣诞节过后,信件纷纷抵达。戈尔维策发现,在没有时间地点安排的学生中,有32%上交了作文,而在有时间地点安排的学生中,有71%上交了作文,是前者的两倍多。当我听到这个结果时下巴都快要掉到地上了。这是我听说过的最简单的干预行为,却导致了双倍的目标完成率。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凌乱的工程。说实话,当干预型实验对人类行为产生了任何微小的影响时,社会心理学家都会为之振奋不已。而上述实验与大部分实验相比,效果是巨大的,而且你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他人效仿。(我就是从那一刻起坚定了主攻“目标与动机”这个课题的决心的。)
在一项实验里,英国北部的两百多名男女应邀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减肥目标。其中一半人按照指示立下“如果……就 …… ”计划:如何少摄入脂肪,在何种情况下进行。只有那些立了计划的人成功降低了整体脂肪以及饱和脂肪的摄入,而那些没有计划的人的脂肪摄入实际上还略微增高了。另一个类似的实验用“如果……就……”计划帮助人们戒烟。在为期两个月的实验中,做计划的人不仅抽烟量更少,而且12%的人彻底戒烟,相比之下没有做计划的人群里只有2%彻底戒烟。
还有一项关于乳腺检查的研究。多数女人都知道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够贯彻落实,但实际上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研究人员发现,建立了时间地点目标的人100%在次月进行了检查,而没有做此计划的人只有53%做了检查(虽然两组表达出同样强烈的愿望)同样的结果也在子宫癌检查中表现出来——计划组中有92%的人落实检查,未计划组中仅有39%。还有在健身目标中,计划组中91%的人按规定坚持下来,而未计划组只有39%。
「I,重述知识」(可选)
请根据故事中的运用,梳理运用“如果......就......”的行动步骤。
一、设定你的目标行动。
二、同时立下计划:该目标行动最有可能在什么情境之下发生,即预先设想执行的精准时间和特定地点。
「A2,规划运用」(必选)
挑选一个2020年的目标,运用你的行动步骤,编写帮助达成这个目标的计划。
主攻物业论文
每天电脑开机,倒杯茶坐下来,如果发现没有要紧事安排,就逐字逐句打印物业法规半小时(顺序严格按照位阶和类别)。
如果物业法规录入完毕还不过瘾,就继续拓展到建筑房地产领域法规(改围绕商品房有关的示范文本、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流程、预售证、限购政策及摇号操作、规划审批及容积率、日照、房屋装修规范及专项物业基金等细则主题进行)
每周如果哪天午休时间饭后不散步、或者不午睡,就检索一篇业主代表案例。
如果当天下午次要事物处理完毕才四点不到,就抓紧浏览一篇检索案例。
如果发现案例不吻合目前研究的课题,就立即舍弃。
如果研读案例蹦出新的关键词,就停下来想清楚,是微调逻辑还是逆转大方向。
如果自己分析时产生疑惑,就找主任或项老师、宋律探讨、请教。
如果答非所问就看看朱树英大咖的论文、书等,参考权威专家的观点。
如果三分三觉得若有所思、呼之欲出,就动笔构思论文框架。
如果汇总成文时思绪凌乱,我就停下来喝水休息、走走动动、让脑子飞一会儿!
如果剔除法条引用不足3000字,就不投稿。
如果投稿后不被采用,就用心设法跟编辑等取得联系,沟通落选缘由。
如果投稿成功,我就用稿费发红包或者请客吃饭。
如果因为输出论文的过程令我成长,不论具体业务流程、实务办案操作、拓展眼界思路还是知识管理职业习惯养成,就持续投入去做,不论成败(“表现”),只问充实、精进(“进步”)。
如果论文引流而来的案源,我就给当事人打九折。
如果论文多了,奔着专著更进一步积累。
如果有了刻苦钻研精神,就不愁大状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