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了。
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中,属立春最早,中国民间早就流传着接春的风俗。习俗也因地而异,“鞭春牛”、“竖春树”、“瞌春菜”、“插春幡”,古有苏轼云“春牛春杖”、“春幡春胜”、“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的海南春景,亦有陈令举一笔十首“桃李笑春”的南阳春日,或是拗春童,或是折一红纸书写“万象回春”、“春随福至”的条幅,压于香炉之下,焚香点烛,鸣炮礼拜。送春人也从不顾及钱多钱少,仍会准时地道一声:春来了。
庚子鼠年的春天,不似往昔,疫情的突袭似乎隔离了阴阳,也隔离了人们与春天的赴约。回忆起来,我也是前年春天才回老家创业,时隔一年之久,打打拼拼一场,精神上得到的血肉成长大于任何物质形式的收获。一场疫情而已,不是还有春天相伴吗?
春韵姗姗,我竟也如此迫不及待。她毕竟是来了,就算我久居小屋也纵然感觉得到,你瞧,那南壁的窗口正面朝故乡的方向,默默地念着我对春天的所有探望。
视线从窗口俯察而去,大片大片的,是行道北边的野草,野草似乎断断续续,逶迤而去,其底下隐藏的勃勃春意在我不大不小的脑海里若隐若现,是蚯蚓逗虫、独角仙晒娃儿?还是锹形虫脱单,又或是“土布袋”蛇苏醒?要知道,凡是野草生活的地方,都比较潮湿。也许正是这柔和的湿度,才会酿出上等野草的清鲜吧!若仔细分辨,应当是苔藓和荠菜!不管什么,虫虫也好,花草也罢,能食抑或不能食,它总是一抹生机,是春呼出的哨音啊!偶尔间,也总有几只麻雀一齐飞来,叽叽喳喳,打着岔落在蔓延着“野草”的地方,跳着,啄着,追随着人类,就这样,在春天的袒护下,生存、繁殖、哺育后代。
古来已久太多的春颂,却极少有春辞、春别。文人墨客的春天仿佛永远不会老。透过窗子再往远看,是被春天抹绿的街心老园,好一个热浪滚滚的花花世界。
园中的望春玉兰早已列好了方阵,其花瓣似荷,洁玉无暇,周围树干状若龙蛇,里里外外给人美如仙境的幻觉。彼时的菩提寺也跟着踮起脚尖,在春山游客的欢呼和注目下,与婆娑多姿的春天相拥致意,我曾无比热爱世界的分分秒秒,一切竟不如我爱这春天和古老的庄园。
一日之短,我却总能听见几声鸟鸣,鸣声清脆如风铃,空灵如天籁。除了麻雀,那里还有别的翔禽。我趴在窗口凝视,哦,竟是乌鸦、斑鸠和灰喜鹊。它们不定时地飞到苦楝树上,又一举栖于女贞树的枝头,偶尔也会回踩铺在大地之上的春席。它们振翅一跃,穿过白色的楼宇之巅,冲向蓼蓝无垠的天际,它是要飞到自己心爱的城市、乡村还是萋萋卉木之间?自石器时代以来,世界各个疆域的人们都崇拜飞鹰,并以鹰为图腾,或雕之以玉,或塑之以陶,或铸之以铜,然则美其名曰“雄鹰”,想来也正是如此。只是这飞翔背后与自由相关的深意,我直到如今方才切身懂得。
想必曹氏当年以泪作红楼也是在这多情的春季,如此才有探春、迎春、惜春的饱满。母亲也曾将春唤做我的乳名,寓意着永葆希望。平生第一次发觉,一个简单的字眼竟可以氤氲着那么多醇厚的生命。
每逢春天,我最想念的就是故乡的十里花林。窗下的梅心公园很小,却远远可见嵌在梅树上的磁粉色花苞。寒梅自傲雪,却怎能有这般的妩媚与妖娆?再看一眼稍远处的小山,百里的辛夷花粉莹莹的,开得正俏,辛夷花又名望春和玉兰,那古风古韵的南召正是著名的“辛夷之乡”。待走出三月,老老少少便可以真正地走出家门。去白河南岸姜营嗅一嗅阳春的桃花,一抔花粉,满腔残泪,花谢花飞,红消香断,记录着多少相思与别愁,我曾欣赏黛玉葬花的一时之感,却久久地驻足在花前,看它留给春天里的深情与陪伴。自古桃之夭夭,灼灼芳华,畅想着十里花海,如云似霞,该是怎样的一番烂漫与繁华?朵朵花瓣竞相怒放,又何尝不是自我精神的重建?回忆起创业一步一步走来的艰辛,只有在安静的夜里才能看清生活的美貌。如今身边微波浪浪,温气盎然,我自会好好珍惜每一个得来不易的春天。一个活在春天里的人,才不会为生活的琐屑而灰心落泪。
一窗之隔,耳畔仿佛听到了紫荆炫耀和打伞的油菜花摇种子的声音,春风吹宛水,村舍满长安。不在老家,总觉得“异乡人”的春天是首半截化的诗,没待读完就已泪流满面。每次回家,只觉得离春的距离又近了一点。与春同游的惬意,着实令每一个归客忘却了旅途的疲惫。
是啊,我也曾满身尘土,出走半生,故都的春风,阳光、晨露,山谷、桃杏,每一瓣、每一笑都成了春天走向远方的誓言。一个个周而复始的春天,就如同我的第二个生身母亲。我爱慕她闪闪发光的容颜,爱慕她稳重如山的包容情怀,风吹柳花,酒肆离别,我可以自由地向她诉说游刃于心头的往事,都说月盈则亏,但春满却美若娇艳,待初夏奏响,我也即将拜别家乡的那一刻,它便轻轻地走了,正如它轻轻地来。
所谓乡愁,岁月,孤单,坚强,生命,希望,所有的所有,都将在春天伊始获得均等。我不思,不听,不闻,不见,都可随时感知春天的存在。
春犹在,梦依在。我珍爱已久的,不正是如春的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