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之一,功勋卓著,政绩斐然。他在位时间最长,和其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共同缔造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是社会生产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顶峰。
乾隆重视文化教育,也是历代帝王中最勤奋学习、也最有才气的一位。他是一位极具文艺才华的皇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游历江南,赏遍风景名胜,赏花弄月,吟诗作对,爱美女,风流倜傥,往事尽如云烟。
有学者认为:乾隆的书法有力地辅助了他的政治活动,成为了他贯彻政治意图的有效工具。他的书法与效仿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六下江南”一样,笼络了汉族士人,改善了满汉关系,最大程度地赢得了汉人对皇帝本人和满族统治的认可。
清代内廷的书法,从康熙时开始走向兴盛,到乾隆时达到顶峰。书法之于乾隆帝,不仅仅是个人爱好,还是满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和结合方式。该御书表现出乾隆作为一代帝王对书法精髓的高深领会,体现了乾隆的书法水平。
古人说,人如其字,书法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和艺术修养。乾隆书法表现出他对于自身书法水平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书法中隐含的大气、从容、娴雅等因素,更折射出一代帝王的雄韬大略和宽广气度。
行书是乾隆最为得意的书体。此作用笔流畅自然,颇为雅致,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牵丝映带过渡柔和;结体古雅,继承了传统帖学的风貌;用墨质朴而浑然天成,字与字之间没有跌宕的布局和大小错落的视觉感,给人一种横直相安、平中见奇之态。
马宗霍在《霋岳楼笔谈》中评:“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所谓“康熙崇董,乾隆崇赵”,由此可知乾隆的书法主要师承于赵孟頫,有赵孟頫的秀润之体、蕴藉之笔和飘逸之韵,在结体上效法赵字,并由此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
乾隆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糅合了赵孟頫和董其昌两家之长,兼以宫廷之气,乾隆在康熙朝崇董的基础上,将元代赵孟頫推崇至书坛顶峰,朝野上下竞相追仿,细观此作,子昂之气扑面而来,使转居多,少见翻折,露锋起笔,承袭二王一脉“一拓直下”的用笔方法,较之子昂,更显圆融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