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身部分
健身已经第29天,跳绳早上加晚上可以达到2600个,这对我这个体育从未及过格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可能是原动力不同,这次为了健康出发,好像整个人不是很激进,自己也不再跟称上的数字较劲,感觉每天运动出一身汗也是一种放松。
2.视频学习部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学和习的关系,或者说知和行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向是儒学中的重要一环。明代著名学者王阳明,在这方面有很深的见地,他最早提出“知行合一”观点,认为不但要在求知上下功夫,还要在践行上用力气,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倡导在知与行的结合上求实效。
“知行合一”观点强调要坚持在求知上下功夫。人总是在一定的“知”的指导下行动的,只有以正确的“知”为指导,“行”才能取得实效。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的主宰,成为改造世界、改变社会的主要动力,就在于人具有知性,并在知性的驱使下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与探索。
就个人成长而言,知识的追求是众多追求的前提,因为它为个人的成长提供提升力,充当着行动的护翼。只有在知的前提下,行才有其根据。即所谓先有思路,后有出路。而,“知”的范围很大,认识自我,就必须认识人各方面的能力,了解人的潜在能量。研究表明, 人的能量如一座隐身于海洋中的冰山,其显现出来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十分之一,潜能占了十分之九,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有十分之八以上的行为是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发生的。
由此可见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
然而人却有两种劣根性,一是趋利避害,这就让我们倾向习惯于熟悉的事物,不愿意跳出舒适圈,所以很难完成自我突破,相当于给自己画地为牢;二是人们习惯于自我否定,很多时候在徘徊犹豫不自信的时候一切也就都错过了。
要规避这个就要从知觉开始,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感觉,然后才能行动;然后开始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可以从夸自己or夸别人入手;其次要让自己获得成就感,记录自己微小的进步,定期给自己奖励,从而激励自我。
切记一定要学会情绪管理,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行,只是我们被情绪所左右,我们要从意识、感知自己的情绪入手,慢慢的学会控制自己,要客观的对待事物,不能轻易的做任何判断。
人生之道: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3.读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其实人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儿童模式,很懦弱无助、习惯性索取;第二种父母模式,对自己或他人过于严苛,习惯性挑剔;第三种成人模式,这其实才是我们应该正常运转的模式,去情绪化,更利于我们学习、涉取、前进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