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时间到!给我分享!给我分享!我要分享!我要分享!哈哈!
今天呢,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学会成长:爆发式成长的25个思维模型》中第一章第四节讲的借势思维。
今天,我想重点强调一下借势思维!!!
那么何为借势?很简单,从字面上就能大致理解到,也就是借用势力。
那么为何要借用势力呢?且听我给您分析一二,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力量还是小的,所以在做选择时一定要学会借势。位置决定命运,你要把自己放在拥有巨大势能的位置上,借势而起。
曾记否?《逍遥游》中:“《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哒,《逍遥游》中就有很多例子强调了借势的重要性!昨天,我和我的特助伙伴们去了重庆图书馆听寡聊先生的讲座,讲座主题是话说《隆中对》。这其中就论了论三顾茅庐的情景故事,在寡聊先生的一番评书下,让我惊奇地发现诸葛亮就很会借势!为何这样说?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二!
1.在当时,诸葛亮就通过看清形势,然后借用了当时刘备的形势来为自己的出山“铺了路”。万事并非偶然,或许早有预谋!在当时,曹操可是出了名的爱惜人才,那为啥诸葛亮不去入曹操的部下呢?你或许会说诸葛亮淡泊名利,想过闲适的田园生活······或许并非如此,你细想想,如果诸葛亮当时先选择了曹操的部下,或许他的名气就没有如今般大了。还未出山的诸葛亮是没有“文凭”的,那么他如果先加入了曹操的战队,在那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部队中,诸葛亮无疑是需要从基层做起的,然后需要通过卓越的表现,让自己先脱颖而出后,才能有更多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当时他选择先加入刘备的战队,结果你我都清楚,就是获得了时代炎黄子孙对他的钦佩,钦佩他的足智多谋!那么为何他会做这样的选择呢?当时,刘备的战队正缺他这样的人才,当面对供不应求的局面时,越是稀缺就越显得珍贵。那么,诸葛亮加入刘备战队后的待遇权力自然是相当高的了。可以说,他在刘备的战队中就是一个隐形老大。那么如果是你,你想想你会选择加入谁的部下呢?
2.诸葛亮通过看清自己,还巧妙地借用了自己的势。诸葛亮在当时的军事能力你我都是知晓的,正因为他有自己本身拥有这样的军事能力,且正好对刘备的“胃”,才会有三国中刘备的三顾茅庐!
3.诸葛亮看清时机,灵活地借用了时机的势,巧妙地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前两次为何诸葛亮不出山,而第三次选择了出山呢?这就有点“欲擒故纵”的意味了。我们用“移步换景法”来理解一下,如果一个刚开始创业的老板来诚邀你去他那儿工作,如果他一来你就答应了,那么你在他心里位置就或许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这是人正常的心理状态。不是有句歌词唱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吗?没错!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为啥他在第三次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山呢?万事事不过三,你让一个老板三番五次地请你,你还给人“泼冷水”,那么这样就显得有点过头了。或许你就真的要错过这次就业机会了。所以说,诸葛亮找准了时机,借用了时机的势,让他流芳百世!
想想如果诸葛亮没有借势,或许他就只会躬耕于南阳一辈子,无人知晓。
简单来说,借势就是在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框架,家庭、朋友圈、公司、城市等等都是自己所处的一个框架,我们要不仅要学会选择资源还要学会利用资源。当然选择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利用资源的前提!本书开头就谈到了选择的思维及方法,对这方面不大了解的友友们可去翻阅此书,学习一番!
一切能让你汲取营养的,你都可以借势。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框架,才能让你的努力发挥效用!学会借势,可事半功倍!
最后送给友友们一句话: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
本次分享到此结束,如果分享中有你不认同的地方或你有其他的观点及心得体会,都可与我积极讨论哒!期待大家的指正和指导!
(本文创作的目的是分享与学习,部分内容摘自《学会成长:爆发式成长的25个思维模型》,如果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文作者,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