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批评”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一方是怒发冲冠,咄咄逼人,仿佛真理在握;一方是低眉顺耳,默默无言,犹如万劫不复。今天聆听了矫玲老师的报告,让我耳目一新,原来批评还可以如此精彩,如此巧妙。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报告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批评的重要性,不要把批评一直当成负面的东西,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也是一种爱。
讲述现象
接着,矫玲老师用微课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孩子不喜欢的批评方式,并分析原因,让我们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一.以“别人家的孩子”为榜样。
我们总在不自觉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殊不知孩子的生长环境,性格特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别人家的孩子”为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标准,对孩子很不公平。
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我们很多做父母的都喜欢盯着孩子的缺点,放大孩子的缺点。遗憾的是,我们一般不会拿自己家孩子的优点去跟别人家孩子的缺点比,多数情况下部会拿自己家孩子的缺点比其他孩子的优点,甚至夸大自己孩子的缺点,神化其他孩子的优点。这样比较的结果,就会产生一种很奇特的效果:越是比较,我们内心越是痛苦;我们越是痛苦,越会加倍地指责孩子;越是指责孩子,孩子的毛病越是难以消除。仔细看,其实这是一种“负强化”的作用,孩子的缺点在我们反复的关注和提醒下,慢慢“固化”下来,形成了“顽疾”。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质都是不同的。我们要认识并接受孩子之间的差异,眼睛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可以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引导孩子发扬自己的长处,帮助孩子取长补短。
二.拿孩子跟自己小时候比。
时代在发展,周围的环境在变化,时过境迁,以孩子现在的成长水平和视角,家长的榜样力量很难打动他们。
记得我小的时候,上学就一个目的,离开农村,脱离苦累的农活,没想过自己的理想,连全国有多少所大学都不知道,模糊的记忆中就有北大和清华,那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现在的孩子们,吃穿不愁,他们的要求眼光更远,眼界更宽,他们思想更先进。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更独特,比我们要强的多,再拿过去的我们说事,不能让孩子信服。
三.大声训斥、责骂孩子。
有理不在声高,我们情绪激动时,声嘶力竭,大吼大叫,想用提高声音的分贝来控制孩子,但你是否看到坐在你对面的孩子那迷离的眼神,他们人在你面前,心里早就自动屏蔽了我们的辱骂,骂你也骂了,说你也说了,还能怎样?
这样的后果只能让孩子口服心不服,同样的错误还会一犯再犯。
四.不明真相,不问原因的批评。
容不得孩子犯错,不理解孩子的情绪,比如看到孩子拿着七八十分的试卷回家,劈头盖脸的一番数落,而容不得孩子申辩,却不知道那七八十分是班级的最高分数。等我们知道了事实或许会给孩子道歉,但是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却无法弥补。
那碗放在被窝里的方便面应该时刻引起我们的警醒,时时提醒我们看到问题的背后。
五.东拉西扯,翻旧账。
一份试卷上的错误,我们在批评的时候可能会想到上课时不好好听讲,想到作业不好好写,到不好好吃饭,不好好休息……越说越生气,把孩子所有犯过的错误全都数落一遍。
而孩子却感觉我们在小题大做,不就是一次成绩不好吗?干嘛牵涉到那么多,反正在父母的眼中我一无是处了,不如就这样错下去。
给出办法
矫玲老师在分析问题之后,又给我们讲解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提出了五步批评法。
1. 表述事实:让孩子陈述事实的来龙去脉,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是批评的前提。
2. 阐述原因: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了哪些伤害,给出批评的理由。
3. 表达感受:告诉孩子他的行为让你意想不到,感到非常痛心,让他把自己的错误和痛苦联系到一起。
4. 保住价值:让孩子觉得在父母的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现了错误,但是他的品质孩子不错的。
5. 提出期望:表达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他早日改掉自己的错误或者是坏习惯,这是孩子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提出建议
在批评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四时”不批评
1.早上出门时,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温馨的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晨就不开心。
2.一起吃饭时,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让孩子觉得和父母一起吃饭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情绪恶略时,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折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4.直接冲突时,不与孩子发生正面对抗,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等双方都平静下来再批评教育,父母表现出来的宽容大度会让孩子心生愧疚与自责的心理,利于孩子改正错误。
二.责子也思己.
孩子犯错误时,我们也要从自己的角度去反思过失,孩子上学迟到了,一方面是孩子磨蹭,而我们是不是从小就没有培养孩子干脆利落的习惯?如果我们能主动承担责任,与孩子一起承担后果,那会更有助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三.严而有爱。
严是指要严格要求,不纵容孩子的错误。而爱是有亲情有温情,两者并不相悖,家就是讲爱的地方。我们的爱更能促使孩子反思自己,成为改正错误的动力和坚强后盾。
批评是一种艺术,批评有很多技巧,在批评时要记得保持平和的心态,沉稳大气,找出问题所在,不仅要让孩子知道错在哪儿,还得让孩子知道对在哪里,懂得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