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非遗,黎苗风情看不厌
端午节里,我们在遥远的海南,只有早餐时吃到的粽子,让人感受到了那么一点点节日气氛。吃罢早餐,八点多,距离今天游览的目的地出发时间十点半还有近三个小时时间,这个时间段也刚好可以让女儿做一会儿作业,我趁机把所有的行李整理一下。十点半退完房,坐轮船离开了分界洲岛,虽然在此地只待了一天不到的时间,但我却有点恋恋不舍了,对于一个被称之为“一界两片天”“心灵分界岛”“自然人文分界岛”“生态极潜岛”“开心梦幻岛”“青春竞技岛”“彩虹无忧岛”“幸福爱情岛”“舌尖口福岛”谁会不向往呢?
离开是为了欣赏下一个风景,今天我们只游览了一个景点――海南槟榔谷。
途中美女导游告诉我们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见到有人竖起右手大拇指,那表示人家向你问好,你也要做同样的动作,并说出“波隆”两个字,也就是我们汉语中“你好”的意思。槟榔谷是少数民族黎族和苗族的聚居区。 到达目的地刚好是中午时间,我们首先在“波隆人家”饭店,享用了海南黎苗特色风味餐簸箕餐,品味了五脚猪肉、烤土鸡,烤冲浪鱼及海南各类特色菜,菜的种类还算丰富,荤素搭配适宜,只是卫生有待进一步提高,那些蚊蝇实在有碍食欲。
看宣传册上介绍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游览区地处北纬18度,位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景区创建于1998年,规划面积5000余亩。距第一天游览的亚龙湾海岸26公里,距三亚市中心28公里。槟榔谷两边森林层峦叠嶂,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谷地,其中有万余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槟榔树,槟榔谷之名由此而来。当地的导游小周是个幽默风趣的帅哥,他带领我们一行八人用近两个小时时间把槟榔谷大致游览了一遍。重点是游览世界最大黎族龙被、黎族树皮布服饰的发展,以及即将消失的黎族绣面文身,据说,有绣面文身的阿婆,大多是八十岁以上老人,她们从小就要进行文身,这样表示对她们祖先的尊重。建国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取消了这一对妇女的摧残陋习。不过,看到那些坐在那里深情专注进行织布的阿婆,你会心生敬意,因为她们除了年龄和手艺让人叹服以外,更重要的是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坐在那里劳作的精神会不由自主感染到你。仔细观察,这些老人大多没戴眼镜,有个别戴着老花镜的阿婆,导游小周解释说是因为好多游客和这些阿婆合影留念时打开了闪光灯,刺激到了她们的眼睛。我好奇地问导游,这些阿婆的手为何如婴儿般娇嫩?她们坐在那里如一尊雕像,一动不动,颈椎和腰椎没问题吗?她们的经济来源又是什么?小周微笑着告诉我,阿婆们的身体之所以那么好,主要是懂得保养,海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炎热潮湿,但古木参天,藤蔓交织的雨林中,又有许多天然药材,特别是祛湿排毒的药,比如灵芝、石斛等等,为她们的身体保驾护航。据说海南省百岁老人就有几千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她们的经济来源靠两方面,一是政府补贴,二是靠她们做的手工制品。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观看到少数民族的特色表演。在雨林苗寨文化体验区,我们依次走过了苗族狩猎文化区、山寨门、牛角号、迎宾区、蜡染人家、狩猎人家、蜂农人家、蛇农人家、谷银苗家等游览区。这些游览区虽是走马观花式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看到棉神“黄道婆”的铜像,倍感亲切。当年黄道婆跋山涉水来到涯洲向当地的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她还无私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其他人,正是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尊称为“棉神”。这些国务院特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你也只能是浮光掠影般欣赏了。对于这里无论是织锦的技师,还是蜡染的阿妹,我都从心底里佩服他们的匠人精神。这不正是需要我们后人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下去的吗?
听着小周娓娓道来的介绍,漫步在郁郁葱葱的槟榔林里,耳边响起悦耳的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才有味,别有一番味道。游览完毕后前往三亚,享用海鲜大餐:那可口的鲍鱼、爽口的野生大虾、嫩嫩的石斑鱼、肥肥的清螃蟹都是我所喜欢的美味肴馔了。
又是美妙的一天。
――写于三亚埃德瑞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