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二去爬山。远处的海面上倒映着云,一片暗影。
2
成功忽悠 CL 讨论 NPRG 的 PR,每天晚上两到三个小时。CL 真不抗忽悠。
RG 小册子要结束了。
3
去不成丹麦了。下次不投这么厉害的导师了,浪费了那么多精力写 proposal。
4
来大连两个星期了,书一本都没看完。犹豫是否要将薄薄的《论祈祷》一口气读完。
K. A. 的《轴心时代》很妙,但还没有读到那个势必要发生的强力的统一,在那里语言将摧毁其自身。只有沉默和行动。
5
周四晚上讨论,喝了很多普洱茶。一直睡不着。想起刚读研究生时常去看 XW 的博客,便又跑去看。XW 没有再更新博客了。上次联系他时我正在吃驴肉火烧,等着去资料馆看电影。他向我抱怨自己还没有 paper,以及找了个 GF。我不知道哪一个更惨。
6
周五花了一整天重读 fixed-point 一节,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
中午去跑步,像是在水里游泳。夜里开始下雨,听着雨声入眠。
写了人生中的第一个 Python 程序。由于常年使用 mma,一开始觉得 Python 好别扭,很难学。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却需要些很多东西。直到我看到 Python 的 map
函数:
[function (argument) argument in domain]
确实令人震惊。它简直就是人类的语言。不止如此,[...]
告诉你这个函数输出的是一个列表。相比之下,mma 中:
function/@domain
看上去就比较晕,虽然要短不少。也就是说,Python 要求的并不是写得少,而是写得清楚易懂。
睡前读 nLab。看到 natural transformation。与集合论相对,范畴论强调 morphism 而弱化集合的元素(object)。实际上,在画交换图时,object 总是被集合本身所标记。那么,如果函子是范畴之间的保交换图的映射,那么函子就可以被视作为范畴间的“同构”。这样看来,函子就是表象。例如考虑范畴 (x, f) 和函子 F,记(表象)范畴 (y, g) = F(x, f),那么,用 Python 的话说,y = x. F
和 g () = f.F ()
。从这个角度看,自然变换就是表象的变换。
7
听 Mozart 的 Requiem,Bernstein 的版本比较慢,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神圣感。
如果不是有意搜来听,很难相信这会是 Mozart 写的。其“厚度”远超土耳其进行曲之类。也许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天才认真起来了。
8
周六重读 re-scaling 一节。如果慢慢地读,还是能搞懂的。
安装了 promodoro,效率有所提高。也许是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