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法:
隐喻法是象征手法之一,但这种形式并不都具有象征意义。简单的说,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然而,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很多时候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带动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隐喻大体分三种:无形的隐喻、有形的隐喻、以及有形与无形结合的隐喻。
就以卡夫卡的《御旨》为例
据说,皇上临驾崩前曾在御床上向你传下一条御旨。而你不过是皇上的光辉在极其遥远的地方投下的一丝飘忽的影子,但皇上却恰恰只对你一个人——可怜的属臣传下了这条御旨。
皇上命传旨人跪在榻前,贴着他的耳,悄声传下了御旨。
由于皇上对这条御旨很重视,因而讲完以后,还让传旨者在他的耳边复述了一遍,并点点头表示领旨人没有弄错。临终前,群臣聚集,四周的护墙都拆除了,在高高的摇晃的拱形门前的台阶上,帝国的巨头们排成圆圈,当着群臣面,皇上遣出了这位传旨者。
传旨者得令后随即就上路了。
他十分强壮,精力充沛。他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分开拥挤的人群,辟出一条道来。遇到阻拦,他就指一指胸脯上的太阳标记;他畅通无阻,一直前往,没有别人像他这样顺当。但人群聚集得太多了,他们的房屋简直望不到尽头。如果传旨人能来到空旷的田野的话,他马上就会像飞一样地行走起来,这样不一会儿,你大概就会听到传旨人的拳头打你房门时发出的巨响。
但代替这情景的却是,他的努力完全无用;他得不断地一再地穿过内宫里的屋子;可是他一直没有成功;即使他穿过了这些内宫,也没有什么用;他还得费力下那些台阶;可是下台阶后,也是徒劳;他还得走过那些院子,但是,在走完第二个深宫四周的院落后,前面却又是台阶和院落;在它们后面又是一座宫殿,如此排列下去有好几千;假使他最终冲出最后一道宫门的话——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于是,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座都邑,它是世界的中心,那里堆积着很高的渣滓。
这里还从来没有人能走得过去,更不用说一位带着死者的使命的人了——当夜色来临时,你却坐在窗前,梦想着得到这道御旨。
本篇解析:
《御旨》这篇情节并不复杂的短篇小说,却是一则蕴意不甚清晰的现代寓言。寥寥数百字,读来似乎得到的只是一些似懂非懂的领悟。
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据说”这个词,这是一个假定,一个道听途说的传言,卡夫卡其实就是用这样的假设确立了这篇作品的现代寓言特征。作品充满着变形、荒诞与象征意味。在我看来,《御旨》整部作品都充满着象征意味,而揭开其中的隐喻意义的,是三个主要人物(皇帝、你、传旨人)。
首先,御旨---希望。皇上的御旨是‚你日思夜想的东西,象征着一种梦想,一种希望;而结果却是希望落空,传旨人最终未能走出迷宫般的宫殿,这又象征着希望的破灭。
其次,迷宫---现代社会。作者用8个句子不厌其烦地描写了传旨人面临的困境,他走不出这个迷宫,迷宫象征着现代社会体制化的樊笼,也许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与隔膜,也许还包括人自身为自己设下的牢笼;而结果是传旨人未能找到出口,这又象征着人类面对自己设臵的困境,永远也走不出去。
再次,你---现代人或人类。“你”是小说中最模糊的一个人物,更具象征意味,隐喻着现代人或整个人类;而结果则是像等待戈多那样没有等到希望的到来,这又是一个象征,表现了卡夫卡的幻灭感与绝望感。
————————————————————————
林子宜回到教室,那是他留学三年后又一次踏进那里。五月份的丁香花花色淡雅,扑鼻的芬芳让人神往,可那一株呢……始终含苞不放,花蕾密布枝头,他知道自己还是失去了她,那株丁香是他走时送给她的,可自己了无音信的走了三年,顿时无限的哀愁涌上心头。梦里,他又一次游到了离睡莲很近的地方,近到能够认清月光带给莲的一抹银丝。可就在这时,他感觉自己被什么东西在往回拉,腻滑的水草从湖底浮上,紧紧缠住了他的四肢,闭眼,感受身体逐渐坠落,一步一步消失在这昏暗无光的莲底……
( 睡莲就好似她,美丽而又温柔/水草就好似家中所谓的门当户对的阻拦/他最终没能游到睡莲旁,没能和她在一起,就像那株丁香,闭苞不开,愁思郁结,难以排解,隐喻着他们之间可望不可及的爱情。)
19语教二班 梁佳欣 219306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