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怎么决定出国了?我也问自己。
人生际遇的奇妙就在于其随机性,无法预测下一秒的相遇。
即使冥冥中有安排,人生的轨迹也是遵循个人前行方向推进着。
高中时候,喜欢三毛的书,尤其是那本《万水千山走过》,明黄的封面,旅行游记似的随笔;而后也因此隐约受到作家三毛个人经历的影响,常常幻想自己可以如她一般潇洒又毫无挂念的定居沙漠,成为一个特立独行又独具风格的人。无人诉说,与母亲闲聊,母亲总在听完我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畅想以及夸下“日后我要去XXX旅行,遇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的海口后,一笑置之;又兴许评论了什么,但总归记不住了,大概都是打趣的话罢了。
从此“出国”的想法在我心里发芽,高二分班,遇到过一个性子很强势的女孩;作为短期同桌,她问我对未来有什么想法,那时的我说“想经历高考,完成本科学习,如果可以,继续出国学习,到处走走看看。”至此,她以一句“你看起来就像会出国的人。”结束了这段对话。于我而言,那时的我倾慕三毛,期待靠她近一点,分享更多的相似点,所以这是一种褒奖,也是莫名的鼓励;于是我又和母亲谈起了未来出国学习的事,于旁观者而言,我多虑多言。一来,在学习上,我不是天才,成绩中上,二来,在生活上,我没有能力保障自己的生存,需要依赖父母,我大概是属于没有资本考虑自己的未来的人。幸运的是,我懵懂无知,拥有的是满怀的少年梦,一心只装着“理想之重要”、“人生只有一次,要不留遗憾。”的鸡汤,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喝下一碗碗鸡汤,而由此出现了抗体,爱上了与之相反的“毒鸡汤”,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如今,“鸡汤”似是已成贬义词,起码身边的朋友大多拿这话来揶揄、嘲笑我罢了,但是对于那时的我而言,它们是那么的及时。常有叔伯阿姨想帮助父母教育我,让我收心、少费脑子胡思乱想,我当然不认同,心里默念“没有理想就什么都不是了,错过了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等非主流鸡汤,于是,沉默成了最好的回答。除此以外,兴许是平日里频繁提及“自己想要如三毛一般出国游览大好天下”的想法,父母也只是笑笑,没有趁此教育我。回想起来,这些种种让我尤为感激。多么庆幸,始终不曾忘记沟通,即使在青春期也一直向父母表达自己;多么幸运,父母在思想教育上对我是散养和圈养结合的模式,所谓“圈养”大多是符合普世的价值观,例如,中学不要恋爱、去特定场合要告知他们(如,酒吧),总之就是好好做人,不要杀人放火,染上奇怪的毛病,至于其他便都是任其发展的“散养”了。因此,即使母亲一直认为我只是说说出国而已,也不曾反驳或者义正言辞的拒绝;多么感激,家庭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可以衣食无忧、供我出国读书学习;而对于我自己,我感谢自己萌生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这才让我在这几年里陆续完成自己的小梦想,使自己具备了出国独立生活、独自旅行、开心生活的能力,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总之,我由三毛的小迷妹逐渐成长为而今的女孩,深知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实在澳洲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她们或多或少具备我希望的样子,鼓励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走。
希望你也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人。
(题外话:促使懒惰的我写下这篇文字的是出国前无法遇见的科研博士、X线叫的上名号的球星、幸运的拿到免费门票的转发,还有对男女恋爱模式有多元见解的外国人,它们都是很友好的人,教会我拒绝与被拒绝、生活与前行、选择与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