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要想让孩子有好的行为,必须有好的感受。其实这句话不仅对孩子有用,对成人同样适用。
今天早晨我学习时感觉特别热,把电扇往客厅中间挪了一点,事后忘记归位。爱人起床到阳台取衣服,电扇有些碍事,于是一大早抱怨批评:”你干嘛总是把电扇放在客厅中间,真烦人。“
听到这话,我感受到抱怨式的批评指责向我袭来,心情立马有些不爽,原本边吃早餐边有说有笑的家庭氛围立马陷入凝固静止状态。我和儿子低头吃饭,谁也不言语。我在心里默念:”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和谐讲爱的地方。闭嘴闭嘴再闭嘴。成熟的麦穗都是低头向下的,不和他一般见识。”
如果爱人说:“下次挪动电扇的时候记得及时归位,要不然放在客厅中间行动不方便。”那么感受的是温馨提醒,自己做事不妥当,下次一定要注意,一家人有说有笑地继续一起吃早餐。
家原本是温馨的港湾,可是很多人对待家人的说话方式往往过于随意,批评指责家人不经过大脑,不考虑家人感受,一句糟糕伤人的话语可能会让原本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陡转直下,甚至导致恶语相向、拳打脚踢的场面出现。因此有人这么总结,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的人。
人的语言和情绪的关系极其美妙,情绪对语言极其敏感。表扬鼓励的话语让人如沐春风,心情舒畅,批评数落指责抱怨的话语让人比挨打还难受,情绪一落千丈,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因为人的习惯性防卫心理是很强的。当我们感觉到自己尊严或者观点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批评指责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指责我的不是,和他对着干!这个时候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情商高的人可能会立马承认自己的不是,回应说:”对不起,我错了。下次挪动之后一定及时归位,不要生气呀。“可是目前我还没修炼到这种程度,面对指责抱怨仅仅能做到闭嘴不反驳,还做不到冷静应对抱怨指责,立马低头认错,承认自己目前尚达不到高尚境界,尚需继续修炼。
周一中午,我去河南省出入境管理处办理护照。轮到我办理时,负责给我办理的工作人员估计是一名负责同志,紧挨的座位上工作人员擅自离岗,被这位同志发现,大声喊了一声离岗同志的名字,这位离岗的同志立马不好意思做到了自己的办公座位上。这位负责同志不但先表扬了这名同志动作麻利做回座位又温馨提醒:“某某,你经我一喊,立马做回座位,值得表扬。虽然擅自离岗行为不合适”。那位工作人员立马显得非常不好意思,赶紧说:“我知道错了,下不为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更是告诫我们如何智慧处理别人的小过失,善待别人的过错,让当事人自己从内心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错,把外在的批评教导转变为自发自愿行为,这需要换位思考的能力和非常高的情商智慧。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让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见,父母教育孩子、批评指责别人之前应先反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或者别人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提升换位思考能力,遇事先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处理方案。针对别人的小错误,多善意提醒少抱怨指责,因为前者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