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金兽钮珐琅彩提梁壶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人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从诞生、发展到渐渐衰落,只有百余年的时间,为清代宫廷垄断,专供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其制作风格和画意也是完全秉承统治者的旨意,其中不乏皇帝本人的亲自指点,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
到了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数量超过康雍两朝,造型更加丰富,瓶类就有蒜头瓶、双联瓶、葫芦瓶、双耳瓶等,茶壶、方盒、盘、碗等器皿的数量与样式都明显增多。宫中内务府珐琅作人才济济,分工更加具体,画师有专工花鸟鱼虫的余省、擅长人物花卉的金廷标等。绘画题材更加广泛。珐琅彩瓷绘画除继续沿袭雍正时期的风格,还模仿西洋画意,画面人物题材增多。乾隆皇帝才华横溢,兴趣广泛,本就是一大玩家,此时无论瓷器、玉器,还是漆器、木器、景泰蓝等等,都有很大发展。珐琅彩瓷器的制作技术也更臻于完美,正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
彩瓷之妙贵在工致,工致之本则在于良工与巧匠。其程式与工艺相当繁复,首先先需内务府造办处设计百花画样,交由御窑厂为粉本,乾隆时期的百花粉本比嘉庆时期层次更加鲜明,花朵更加疏密有致。再次由瓷工艺匠甚至直接由画师本人将画稿临摹勾勒于素胎上,期间要照顾器表不同于纸面的特殊之处。百花不露地者花饰遍身皆是,故临摹工作最难,而临摹画稿为施彩绘画之基础,一旦有误,全域皆变,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画手如何高超,亦无法弥补画稿原有之神韵。而且彩料配制之多堪称众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见颜色不下于三十余种,故绘画之前,彩瓷的所有颜料必须配备,种类繁多几近百种,均需一一调试。最后的填绘洗染,必经数人之手,方可入窑。故一器告成,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它御瓷可比。如此繁复之至必将注定百花不露地者烧造不多,极为罕见。
最近雍乾盛世展出藏品一件描金兽钮珐琅彩提梁壶,此件汝官窑笔洗,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形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为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通器完美臻善,当属汝官瓷之范。内部四只灵纹活灵活现,深受广大藏友的喜爱;整体工艺造型上乘;为宋年代工艺厂制作的艺术精品;汝窑天青釉堆塑四灵纹折沿洗目前十分畅销;极具市场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