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轩老师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他长期研究公司金融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接受不同的投资方式对创新的影响是巨大的。
创新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渐进性创新,在一个现有的技术上不断持续创新改进。另一类颠覆性创新,就是在技术、手段、模式等方面革命性的创新。比如:电话相对于电报就是一种颠覆性创新,而移动电话相对于电话又是颠覆性的,智能手机相对于移动电话又是颠覆性创新。而在颠覆之间的创新都是渐进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因为时间长、失败率高、不确定性强,所以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而且,从创新到应用还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量的企业就是死在了商业应用转化的道路上。
因此,公司的金融结构和契约方式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创新动力。短期内要对失败高度容忍,同时,要在长期里对创新成功有一个高额的回报,这样的金融结构与契约组合,能够更好地激励创新。短期的高容忍度创造了高安全感的创新环境,长期里对成功的高回报就是延迟满足后的巨大奖励。说到这,大家不难发现,投资人在金融手段合理的运用会为创业者创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创新环境,从而激励创新在未来获得更大回报。
以上是创新的外因,也就是环境的因素。那创新的内因是什么呢?创新的内因就是企业家的心理特征。
我们可能听说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延迟满足。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在上个世纪60年代设计用来观察儿童心理对发展影响的一个持续十多年的跟踪实验。当一个孩子可以面对桌上唾手可得的棉花糖的诱惑,而等到十几分钟后老师回来,然后可以得到更多棉花糖的奖励,这种心理特征就更支持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对创业者来说,延迟满足的心理基础+热情的自我满足感将是创新的最重要的创新心理特征。通过多年的企业顾问和教练工作,我发现企业家心理将直接影响企业在不同维度的创新决策。
我和司佳卉老师把这种心理特征整理成“企业家战略人格”模型。通过对企业家心理的建模,很容易发现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在哪里,然后通过心理学和教练的方法来支持企业家心理的转化,从而更有效的释放企业家的创新潜能。
在未来,寻路魔创希望通过大量企业教练对这个模型的运用激发更多企业家的创新潜能,并通过企业家心理数据库的建立,帮助投融资的决策在“人”的这一关不仅有感性识别,更有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