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由”一词,历来为人类所垂涎。
从洛克、弥尔顿等西方政治家推崇的政治自由,到近代中国文人所主张的出版自由,再到当下社会盛行蔓散的“随心不拘束”观念,“自由”气息无处不在。
前两种自由仿佛离我们很远,或者说,它们不够接地气,政治自由并不是所有公民所希冀的必需品,出版自由是大多数沉默者的身外之物,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却是众多普通人的向往。
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上述三种自由的分类其实是存在交叉性的。
政治和出版自由是形式,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是贯穿一起自由的理念,作为基石,它是我们行使其他自由的基础。
那么,是不是说有了痛快不受干涉的意愿我们就能够拥有自由呢?
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想法和现实总是相差几个银河系的距离,因为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百花齐放的障碍梗。
譬如,环境的复杂性会限制我们自由表达的限度,事件对象的陌生感会抑制大多数人自由表达的欲望,以及个体因认知局限极易被他人观点带动而产生的“伪自由”。
各路言论的把控以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强势,本就于无形中塑造了一道道藩篱,将“自由”抗拒在外。
媒体报道事件的选择性取舍,让时政、娱乐两类资讯成为社会两大主阵地,但从目前媒体生态活跃度来看(以微博平台的热搜榜为例),娱乐话题仍然是大众的焦点,而关乎社会民生的时政类硬新闻却鲜有人问津。
另外,因个体认知局限和从众效应,大多数人往往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自由表达的前提是对事件信息的直观解码,也就是得具备完整理解的能力,而这是当下许多人所欠缺的能力,因为除了那些信息渠道足够广的人,很多人所获取的信息都只是事件的片段。
同时,互联网环境下,将人与人的距离放小至极限,很多人在表达观点已经养成了“评论先行”的惯性模式。
所以说,个体自由这个话题永远是个伪命题。
02
太多限制,过度羁绊。
内外因交错相逼,在这个浮现众生相的万物时代,人的思维独立开始有了危机。
即便如此,“努力接近自由”仍是我们为家为国为自己奋斗使劲的不变信仰。
谈家国,听着有点鸡汤对不对,那咱就收缩视野,从说理的角度来看看自由对我们自己的意义。
人为什么要维持自由状态?
首先,随心而发的自我表达是保证人格独立的标杆。因为缺乏听从自我意志的释放,一个只知道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家伙容易受他人意见影响,甚至是左右。
其次,实践自由的行动能够有效拓展个人活动空间。群体报团是人类固有的习性,太多人热衷于投入社交大圈子,害怕离群,恐惧孤独,但实际上,当我们处于一个人的状态时,由于不受外界干扰,往往能获得更多自由思考和活动的空间。
不必顾忌,不必追随他人脚步,从心而动就好。
最后,当我们养成了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的思维,对任何事都能够形成旗帜鲜明的观点,社会价值必将走向多元。
那么,作为普通人追寻的秉性和多元社会的检测指标,我们该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近来有读到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很喜欢其中的一段话:
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点,就知道种种拥挤对你来说毫无意义。
是啊,当你站的足够高,当你有能力跃居他人,你获得自由的权利也会相应增加。
财务自由的人能利用闲暇空隙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对时间支配上的自由。
理性有传播力的人,通过各种说理论证让自己的言论在舆论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思想自由的明正。
无论是哪种自由的实现,都需要相应的大前提,而这个前提就是你的水平要能抵达一定的层次。
关于「自由在高处」的认知,也是支撑我在考研期间排除杂念砥砺前行的信念之一。
因为本科院校一般,想要通过考研给自己换个大环境,在更高的平台上探寻人生新的可能性,于是,就开始了长达一年的研战。
备考过程对人的消耗很强,除了日复一日地与试题课本斡旋,更难的是,还得拼命抗住心理上的压力。
“题量大的可怕……”
“我写字儿怎么这么慢啊……”
“别人专业课都背过六七轮了……”
“今年题型不会来个创新无极限吧……”
“考不上咋办……”
各种焦虑迷茫的因子总在不定时作祟,惹得人心神不宁,复习效率颇低。
再到后面,听了某学姐的直播,心绪才慢慢稳了下来。记得当时学姐就是用“自由在高处”里的那句语录来勉励我们的。
慌张没有用,既然选择尝试这条路,就做好该做的,把握住当下,当过程结束时,或许你会惊觉自己已经进步不少呢。
每年的考研大军千千万,录取的名额只有那么多,一比六或是一比十的PK率,只有实力上去了,才有可能拿到那珍稀的名额。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其实也是在变相强调“强者”的生存法则。
强大意味着你能到达一个他人难以轻易企及的高度,这是将成为你“站的高看的远”的阶梯。
当我们视野开阔、格局提升后,人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考研结束后,我开始着手准备求职事宜,因为拟从事互联网广告这方面的工作,所投简历大多是传媒广告公司这一类的。
在面试时有被问及新媒体广告的相关问题,而自己凭借写考研期间的理论储备还有平时的案例积累,也能够游刃有余地表达些个人见解。
事后我就在想,如果没有之前的积累和思考,面试肯定会黄,工作也就溜之大吉咯。
在我看来,自由还有另外一层涵义。除了不收干涉自由表达和行动,自由还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性。换句话说,就是当你站在高处后,你开始具备了选择取舍的资格。
就像高考,分数高的挑学校,分数低的被挑剔。也像职场,能力强的选公司,能力弱的随时处于筛选被淘汰的状态。
03
最后一层面的自由,关乎人生的热度和意义。
你需寻得你所爱。
这是《自由在高处》中熊培云引用乔布斯的一句话。
熊说自己除了写作和思考,人生并无其他激情。听着像是挺狭隘的人生期待,但事实上,保持对生活的敏感,且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观点、传递力量,是大多数人不屑做的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嘛。国人通病。
再者,我们也并不是都有这个精力和能力去管那么多。因此,释放放小抱负,把焦点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并非不可。找到热爱的事物,独立去耕耘、表达和学习,未尝不是一种自由。
这段时间,想了很多,主要是思考工作之后要如何走好今后的路。
得出的路线轮廓大概是,在喜欢的岗位上好好工作,学习学习经验,挣钱养好自己,并在能力范围之内对家人好点; 关注行业动态,积极表达发言,争取成为这个领域的kol; 再就是在兴趣爱好上,系统学学摄影和配音。
把热爱的变成生活,把记录变成习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是我对自由的通俗化理解。
最后,也愿你能找到自己所爱,不论是人是事还是物,同时,在纷杂尘世间,保持独立不受束缚的思想。
PS:哈罗,我是丸丸笑,非专业书影评人,半吊子广告狗~
个人公众号:功夫文案。喜欢文案的小伙伴儿可以来撩玩哦⊙∀⊙!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留颗❤再走呗( ´・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