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坚持最久的是一件事?你为何会认定这件事?什么原因和动力让你可以坚持那么久?这个过程带你什么样的转变,无论是生活还是内在?
说起和食物的缘分,大概要追溯到童年时期,那时的我是个挑食的孩子,所以妈妈总是换着花样做好吃的,有些味道至今记忆犹新:泛着油光却不腻的豆角焖面,味道清新吃三个就能饱的大蒸饺,还有色泽鲜亮汤汁浓郁的小排骨......虽然当时没感觉,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些平凡的美味,开启了我的味蕾大门。
如果说童年对于食物只是模糊的认知,那么留学时期就是被迫了解,毕竟相对于高昂的物价,以及并不顺口的食物,自己动手做这事显得靠谱的多,俗称为了生活,根本谈不上喜不喜欢。记得很清楚,那时经常做的三道招牌菜是:金针菇炒火腿(好吃全靠辣酱)、蕨菜炒肉(能吃全靠毅力)以及蒜蓉西兰花(提味全靠大蒜)......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做了四年,直到毕业回国,做的饭依旧算不上好吃,顶多就是不难吃。
后来,机缘巧合下,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就是做美食编辑,我开始穿越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那些有故事又好吃的小店,和老板聊天写下他们的美食之旅。在开了二十年的老店里品尝初心,在不到10平米的小房子里感受梦想,虽然食物各不相同,但热爱却如出一辙。慢慢的我会主动去看一些和美食相关的内容,比如:纪录片、电影、综艺、杂志等等,感受那些因食物带来的美好。“早餐中国”相对于传统的纪录片,加入了更多的场景感和流行元素,使得这些食物多了一丝烟火气息;“小森林”这部顺应节气的小电影,会让人有种暂时告别周围一切,回归简单生活的质朴感,再加之高饱和度的日式色彩,清新又治愈;“街头美食斗士”是近年来最喜欢的美食综艺,白钟元大叔对美食的热爱与了解让人折服,其实吃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能很自然的将这种感受传递出来,本身就让人欣喜;至于“食帖”,一本有着各种主题的美食杂志,真是爱不释手,无论是野餐、酒的故事还是食物的起源,想要真正了解食物,不妨从购买TA开始,你会发现,哦,原来食物这么有趣。
除了看一些和美食相关的内容,也开始自己动手做便当研究菜谱,这一做就是三年,就这样在每个清晨黄昏,与美食有关的一切已经融入我的生活,它是难过时的调节剂,它是快乐的制造机,它是我与世界连接的一种方式,与其说是坚持,不如说是热爱,与美食在一起,我的生活始终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