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每天都在听”得到“的邵恒头条,一方面是不让自己陷入能力陷阱,了解天下大事跟时代接轨;另一方面多听听不同专家的观点和点评。主播邵恒毕业于哈佛大学,得到副总裁,她的观点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今天会写这篇学习心得,还跟以往听的内容真有点不太一样。这篇没有讲新闻,也没请专家来做解答,而是讲述了这个专栏是如何诞生的。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提倡内部创业,这样比直接投资个几十万创业要安全的多,我自己曾经也有在公司内部创业的经历,所以感触很深,今天重点想分享两个点:
一、对象感
邵恒讲述了刚开始录制的时候很生硬,是照本宣读念稿子,所以她特地请教了播音方面的老师给她指正,发现只有那次带着她母亲去录音棚录的最好,究其原因是她母亲会跟她微笑、点头、互动,所以在录制的时候是在对着她母亲说话,有了对象感,自然而然就有了抑扬顿挫。
这让我想起之前做配音、英语老师和运营时候的事,我刚接触配音的时候,台词都是念的感觉,用行话就叫做“不说人话”,同一句话,对象不同,情绪、语调、重点都会有所不同。
英语发音也是这样,很多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并没有“用心”去学。这里的用心,并不是指同学们不努力,不认真,因为我见过很多60多岁的长辈还在每天坚持2-3小时学习。
但是很多人学偏了,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口语的学习更是为了能跟他人更流畅的交流,但是很多人在练习发音的时候,每一篇文章读出来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开心的对话,说的跟念悼词似的。
所以在练习口语发音的时候,一定要有对象感,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对谁说的,为什么对她说,情绪说怎样的,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不然在生活中就是个哑巴英语。
“多思考思考用户是谁”这是我在做运营经理那会儿,对团队成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无论是产品设计,文案撰写,还是活动策划,都必须要有用户思维,就是对象感。只有换位思考了之后,才能从用户的体验出发,不然就是按照自己脑子里想的去做,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拿文案举例,你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你希望他看完后有什么动作?你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怎样的逻辑、怎样的素材能让用户更容易理解,更愿意看下去?
思考完这些之后才开始动笔,写完后一定要认真读,很多人写完就交差了,这样不仅对用户不负责任,对自己也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足,更不知道哪里可以改进,每次都是从0开始,没有累积。
所以写完的文章一定要认真读,看哪里不顺,哪里有语病,哪里的逻辑有问题,用户读完后有没有达成完想要的目的,读完后会有怎样的动作行为,是点赞,是留言,还是转发分享?
二、不要就事论事
讲完对象感,再来聊一聊“就事论事”。邵恒说她刚开始写政治相关内容的时候,总是被罗胖打回去,说她这个写的不对,不要就事论事,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文案被打回这个我太有体会了,这里不要“就事论事”让我打开了思路。
我们很多时候会从一件事物的表面开始分析,比如特朗普连任这件事,很多人会往政策走向考虑,这就是快变量,这是我买的何帆老师的《变量》中提到的概念。比如热点和突发事件就好比事极端天气,来的快去的也快,这就是“快变量”,慢变量就好比事气候变化,我们平时察觉不到,但是它每天都在发生微妙的改变,直至整个地球的生态都发生了变化。
特朗普连任这件事中的“慢变量”就是第二个连任,对美国的影响可能会比第一个任期更深远。
所以这里说的不要就事论事就是从底层去思考接否变化,而不是关注事件的表面。
而这往往是很多人忽视的。
我自己是个ACI国际高级营养师,我这一年调理改善过至少100人的健康问题,但是基本每个人都有着亚健康的问题。很多人往往在生病的时候会去医院,这就是“快变量”。
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是一天突然生病的,身体也不是一天突然“坏”的,比如脂肪肝是长期以来喝酒或者饮食结构失衡,不是一天突然患上的,是日积月累导致的结果,这就是“慢变量”。
中国人均每天会损耗800mg的钙,但国家调查显示目前人均每天只补充了392mg,日积月累导致体内严重缺钙,这就是为什么骨质疏松,腰椎盘突出等106种由缺钙导致的慢性退化性疾病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
所以每天补充常量和微量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的睡眠(最好11点前睡,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适当的运动(比如每天慢跑或快走30分钟)以及愉悦的心情都是非常重要的“慢变量”,预防大于治疗。
生活中有太多“慢变量”一直在发生着,只是我们身在其中浑然不知,或是我们往往会被一些热点和表面的现象distract了自己的关注点,所以我决定每天晚上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思考15-30分钟,思考一下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周边的慢变量,多关注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
篇幅太长估计也看不下去,“对象感”和“不要就事论事”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点,其实整个音频还有很多值得深思和学习的地方,比如贴标签、刻板印象等,贪多嚼不烂,今天就先这样吧。
之前看南怀瑾讲论语的时候提到”学而时习之“是每天多观察什么的事物,每天都保持学习的心态,这样就会”不亦乐乎“。所以我希望从自己做起,每天听本书,听听(或看看)新闻,本周精读2、3本书,多跟优秀的人交流,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智识“,也欢迎更多爱学习的伙伴能留言跟我一起交流,一起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