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章节大部分都在描述写作的环境。写作的环境重要吗?我觉得不是很重要,真正决定开始写作的是你是否马上开始,有没有潜下心来马上去做这一件事。如果我们有拖延症,不论环境多么优美,多么宁静,多么适合写作,都还是无法提起笔,无法去开始。
加入写作营每天都有感悟。刚开始进入我们平台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拿起笔,写就是了。今天之前对这句话不理解。为什么老是要强调“拿起笔,写就是了”呢?来学习写作不就是学习框架,学习结构,学习技巧,学习怎么去组织语言吗?为什么却总要强调跟写作技巧无关的这一句话呢。
在今天,写作营第6天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我们随着每天的输出,将会由最开始的兴奋、期待、迫切地想要表达,渐渐转变为有点烧脑,有些不知道该写什么主题的状态。于是就绞尽脑汁想各种题材。想啊想,总没有想到一个自己满意的,能让自己更好发挥的主题。在不满意的情况下我们会排斥。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仍然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字。
这个时候要说是因为环境原因吗?不。你看,明亮的窗前,书桌静静地摆在那里,外面淅沥沥的下着小雨,路上没有行人,只有车子驶过时传来的一点点声响。家里老人看着电视,声音调得极小。孩子玩着他喜爱的玩具,伴侣低着头做着自己的事。关上房门,时间仿佛在静止。但就是这样还是无法继续。。。
因为我们在排斥,排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主题。
于是就纠结,就徘徊。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不能再这么毫无效率,一个声音告诉自己。然后强迫自己拿起来笔,哪怕是写一个字,一句话都是一个开始。
当写下第一句话的时候,咦?发现还可以继续,接下来有了第二句,第三句。后面就有了今天的主题。
你看,果真拿起笔,写就是了。对不对?
在平时,我也会要求孩子写作文来锻炼自己。孩子问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妈妈,那我写什么题目?”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不假思索,有些敷衍的告诉他:“你那有两本作文书,随便翻一个题目写一写。”
孩子说:“可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写呀?”
我理所当然认为地的说:“这有啥难的啊,作文书有题目,有范本,围绕这个主题,参考范本就可以写出来呀!”
孩子还是很为难的样子。没办法,他作为孩子,我作为家长,他无法与我们对抗。不论中间他是否有磨蹭,最终还是写了下去。
后面发现他没有采用书上的主题,更多的是去写他自己更想表达的内容。最终写下来的虽不是很华丽的词句,但想他所想,写他所心。相信经过长久的练习,他也一定能写出更深刻的话语。
今天,当不知道写什么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理解了他。作为一个旁观者,无论怎么讲写作结构,怎么告诉他这个主题是多么容易都没有用,得需要他自己进入那个状态。进去那个状态的最好办法就是,拿起笔,写就是了。
所以小伙伴们,当我们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只需要拿起笔,写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