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期即将结束,这是我进入教师行业的第二个学期。回顾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感触良多。在这里我只总结一点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那就是关于教与学的感悟。
一、关于教师的学习(备课)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后,我深深地意识到:
要想真正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你必须对这个知识点非常的熟悉。而要做到对这个知识点非常的熟悉,就需要充分的备课和自我学习。这当中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需要耐心。
那对于一个知识点,如何从陌生到熟悉呢?
这就涉及到学习(成年人的世界里往往是自学)的过程了。
正如笑来老师所总结的,学习(自学)的过程,实际上需要拆解为以下四个阶段,虽然他们之间常常有部分重叠:
学
练
用
造
还是举例说明一下吧。
我要准备教授“皮肤与汗液分泌”这个节课。
第一步,开始学习。
我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教材,包括教参等参考资料,对所教授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对对皮肤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附属结构等等。如果这个内容我很熟悉的话,可以很快就过去了,但我是新手,对这些知识点比较陌生,只好多花点时间认真阅读相关教材了,可能还要阅读两三遍。
第二步,开始做练习。
通过做相应的试题,习题,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熟悉重点,考点以及这些知识点如何考法。然后才开始写教案,做课件,这样备课和上课时才会心中有数。做习题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很好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知识点,这些也是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的例子。
第三步,就是学以致用,开始教学了。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不管你准备得多充分,你在教学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你之前想不到的问题,有可能是你认为解释得很清楚明了的知识点学生还是不太明白,也有可能是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让你想得更深入和全面。
比如学生会问一些关于皮肤的护理问题,问一些常见皮肤病相关的问题,这些虽然教材上没有,但却实用并且学生感兴趣,所以还要不断回看教材教参还有课外资料才能解决。在这过程中这些知识点才会内化成你的知识,这个时候你才算掌握它,对它非常熟悉。。
第四步,就是创造或者说融会贯通了。
通过前面的三个阶段,你对知识点很熟悉了,你就可以不断运用它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了,也可以延伸到其他地方,跟其他知识点相连接,做到融会贯通,甚至创造出新的知识。
比如,我学习了皮肤的基本知识后,可以更深入的去学习皮肤的护理及保养方面,还有皮肤病的病因和治疗,还可以与其他知识点产生连接,如皮肤角质层的保护功能联系到人体的免疫功能等等。
这最后一步没有终点,就像学习没有终点一样,活到老学到老。经过最后一步,不断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添砖加瓦,修正完善!
这期间,最重要的是重复和耐心!有人希望自己一遍就能学会,注定要受挫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就能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门学科的!
二、关于学生的学习
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
学生要想学好每一门科目,这学习的四个步骤也是少不了的。
从课前的预习,上课的认真听讲,到课后的作业,还有及时的复习,不定时的考试,这些环节少不了。
想随随便便就能学好一门科目,或者说靠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就想考高分,那是不存在的。从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身上看,毫无疑问都证明了这点。
其实,那些成绩差或者学不好的学生,归根结底,不是他们智商低,而是一个字——懒!或者也可以说是缺乏耐心!耐心这东西,可是很难教会,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建设和长时间的培养。
所以,身为教师,要想办法培养他们的耐心。同时,自己更要有耐心。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重复,重复讲那些知识点,那些学生易错的题目。不要嫌弃重复,不多重复几次,学生是记不住的。
除非,你有办法让他们印象深刻。比如,学生一做错就好好的惩罚他们,让他们印象深刻。不过这点不好把控,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感,经验丰富、对学生比较了解的老师可能没问题。。。
三、教是最好的学
这学期再次深刻领会到:教是最好的学!
从学习的本质上看,教师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需要经历这几个阶段才能学有所成。
但是,你给自己的定位不同,学习的效果会差别很大。你扮演的角色会决定你的行为。
当你在学一样新的东西,如果你定义自己是老师,你的行为马上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会更加全面而完整地去输入所有的信息,并且不断更新,因为你要给学生输出。而如果你只是当学生,学生进课堂经常是不预习不带课本的。
两个不同的定位,让你践行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所谓教学相长。但,其实教师比学生更需要学习与进步!
教学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