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日拱一卒,积硅步,精进未来的自己。
什么是教育?
爱因斯坦说:就是把在学校里学到的所有东西,全部忘光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才叫教育。
什么叫知识呢?
知识不是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它存在牛人的大脑里,他们写出来,说出来,录出来,教出来。
能人不断迭代知识,传递知识,大众从各种渠道学习知识。除了学校,现在的各种线上网课,线下培训,各种音频,视频,各种大V号,各种书籍……接触到的知识多,但并不等于我们的知识多。
什么叫“缝合”?
缝一针,是指把眼前看过的知识化为己有的一个过程,缝上了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
怎么缝?表达一次,是最好的吸收……
我们现在无论从网上,还是书本中,以及与各种人的交流中,都可以随时学习到新知,学了以后,要赶快讲给别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文章讲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如果不能讲给别人听,就写下来,掰开揉碎,重组并构,学以致用后,这学来的东西才算是自己的了。
比如,我现在就是在缝针,从罗振宇的节目中听到“缝合”这个词,他说,许多人都在感慨,读了那么多书,那些字就像流水一样从脑子飘过,读完之后,书一合上,啥都没记住,这时咋办?
缺一步:就是缝合一下。像我这样写读书笔记,写不出长的就写短的,日后写其它文章的时候再用到几次,就更牢固了。
我个人极其认同这一方法。我每天写简书,就等同于记读书笔记,虽然写得不见得多有逻辑,东一句西一句,但其实有很多是我不曾知道的,刚学到就在这里记下几笔,顺便也写下自己当下的感悟。
我很少用文档存复制的东西,摘抄笔记都是用笔写在本子上,而且还会故意写得横七竖八,五颜六色,勾勾抹抹,这样,再翻的时候容易找到需要的内容,也容易在脑中记住。反而存在文档中的,收藏起来的东西,日后基本上很难再打开了。
关于读书,罗振宇还说过一段话——
我们读书,不是要膜拜书籍的作者,而是让你在读书过程中,把知识重组,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从而让知识为我们服务。
今天,我又重组了一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