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读者”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课”是教师最具职业特征、最可宝贵的劳动成果。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有着高度的个人风格和人格特质,因此,他的劳动成果——“课”就不应该成为某种标准化的“产品”它们应该是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所以,王老师称其为“课品”。

      课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被王老师称为“课品”,也是我们本学期做过的公开课。对比金萍老师的课堂,不难发现自己的课堂欠缺的非常多。在解读文本时,我们也认识到小村庄变化是主线,斧头也是一条线,如果抓住斧头这一意向文章会更有深度与广度。但由于自己理解挖掘不深,对课堂把握不到位,还是停留在了表面的问题上,导致课堂深度不够,学生生活也没有与文本真正的打通。金老师的课堂以一幅美好的画面做铺陈之后,话锋一转直接以“一柄斧头”悟情感。抓住斧头分三步推进:“斧头一砍得多少”——“斧头一砍失多少”——“得失孰轻孰重究责任”在正读—反读—合读的过程中,文章主线更清晰,内容安排更轻松高效,情感处理层层递进,教学水到渠成!就像王老师评的那样“梅花三弄费思量,云烟深处水茫茫。”

    差距很大,需要努力的很多很多!换言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阅读内容: 《案例一:公开课的挑战VS挑战公开课》 阅读摘录: 1.所有学科相似的是,老师总得在教学...
    青青_27e3阅读 358评论 0 0
  • 1.语文课堂的无效和低效,在很大程度上跟“语文知识”紧密相关。 2.由问题情境引发的语文知识是真实...
    青青_27e3阅读 93评论 0 0
  • 从一篇文本中提取教育线索,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寻找这篇文本能教给我们什么,而且要寻找我们能教给这篇文本什么。 ...
    青青_27e3阅读 214评论 0 0
  • 文本解读策略: 1.深度挖掘,提升文本价值。 2.拓展链接,丰富文本内涵。 3.个性异构,创新文本意义。 叙事性作...
    青青_27e3阅读 144评论 0 0
  • 阅读内容: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P39—P80 阅读笔记: 1.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实...
    青青_27e3阅读 1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