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设定的相聚最是惬意的。秋分前的今天,九公子微我:你那有“幽独”这款茶?答:有啊!上次上课一起分享过!九公子又问:可以分享一泡吗?答:当然。但此茶不在身边,得让夫君去拿。
我可爱可敬的夫君(此处请允许我肉麻一下:))一早办完事情就去拿回。我也告知九公子今下午可来拿,顺带知会很久未谋面的慧盈,嘱如有空闲一起来。慧盈欣然应允,“三人行·无我茶会”就这样成就了。
“茶小白”的我,约茶容易,置办难,家里“一穷二白”,没有九公子雅舍一应具全的茶杯茶具等器皿,于是又紧急呼叫九公子,把“三人行·无我茶会”所需最少的茶器物件清单一一报上:盖碗(指名要那梅花盖碗,这是我们共同喜欢的宝宝)、杯子一只(德化莲瓣杯)、公道杯一只(要玻璃的)。联系毕,我则悠悠然,手拿菜刀在小区自得其乐瞎逛,路人异眼观之且回避,估计是……(哈哈哈~~)小女子无力砍竹,只能等夫回再一起找竹砍竹,午后自制纯天然有机竹茶针三支备用。制毕,在家舒畅的静候二位仙女驾临,期盼相聚。
慧盈、九兰如约而至,如秋月清朗,惠风和畅,爽爽然美哉悠哉。一人红衣黑长裙,手提“西园自制素食月饼”,笑靥盈盈;一人紫衣素裤,手拿“九兰收藏茶器”,款款深情。两大仙女驾临寒舍,怎能不下楼迎候。
寒舍本简朴,独可自在行。先领二位至一楼车库改建的书房参观,再上楼向我父母引荐二位仙女。虽首次登门,九公子却也如回家一般,见有古琴,即上座试弹,玉手纤纤弦上舞,袅袅琴音绕三日。一曲鸥鹭忘机,夫及父母均聚来欣赏,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夫更调侃:不比不知道啊!九公子赞此琴低音沉稳宏亮,只是弹时有涩感,这是我练琴不勤的原故,自惭对不起琴兄啊!
九公子弹罢几曲,三人一起下楼“呷茶去”。楼下车库本是我写字之处,十年前自制的实木写字台,因站着写高度较普通的高,一张破旧的靠板凳,二张旧折叠凳,没有华丽丽的茶席,直接在墨迹斑斑羊毛毡上摆上阵式,端砚当茶搁,绿竹为茶针,苏泊尔电热壶直接上水,算是锻炼了九公子的臂力与韧劲,专心致志的泡着“幽独”。
“幽独”是静清和老师自制的私房茶,是武夷山野生老纵,按红茶工艺精致而成。以前学茶班上分享过。但今天所泡的茶中,其味多了一份墨香,许是与环境有关吧。然因水之故,其香不及在九兰雅舍的香。茶汤色红透亮,美极。慧盈讲红茶对水质的要求高,今天还没有把这茶香完全释放。
她又告诉我们,茶与书画有渊源,更讲了一个故事:苏轼一生嗜茶,且精于书法。一次,司马光讥讽他说:“你精于品茶和书法,想必知道茶与墨的三种不同特性,第一、茶是越白越为上品,而墨却是越黑越好;二、越重的茶是好茶,而越轻的墨是好墨;第三、茶越新鲜越好,墨则是越陈越佳。你怎么会同时喜欢这两种相对立的东西呢?”
司马光满以为苏轼会无言以对,因为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不好回答的问题。但见苏轼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说:“茶之上品和墨之妙品都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这是它们两者共有的品性,也可以说是品德。就好像一个君子和贤人,可能一个长得好看,另一个却很丑;一个皮肤白皙,另一个却皮肤黝黑,但这种外在的表现却不能影响他们内在的品质和德行。”
茶与墨本就是连理相融,文人雅士雅集离不开习字画画、饮茶诗文,茶本身早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中,茶、书、人自然相融无隙的。
我们一边品茶,慧盈讲要办一场单枞茶会,夫在旁说:楼上就有几盒单枞。我问来历,原来是父亲的外甥从广州寄来的乌岽单枞。家有宝物竟然不知,烦请夫上楼拿来,立即换茶。单枞茶出汤色较清淡,入口兰香四溢,用德化莲杯饮较蝴蝶杯温厚,茶器不同,味亦不同。更何况茶之不同、水之不同、泡茶人之不同、时间空间不同,均会生出各个不同的茶感,实是“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茶亦如此。
三人呷茶聊天,茶道、人生,从身边能多年专一于一件事的老师们还每天十几个小时学习钻研的故事,到经历九难十磨的虚云和尚的修行之路,以及自己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大家都觉得:与其迷茫难过,不如清晰目标,披甲精进,更相互鼓励,要专注一门深入学习与提高,切忌随性盲目追求一时的快乐。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九公子专门带了石榴布茶席,用之更要食之。二位仙女静心慢挑,聊着天,时间也似有意放慢了脚步,让心静下来,自然而然地撇去浮燥,放下小我,明了无常,更能觉知无我之理,看破放下。好,自为之!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你来,我不迎;你走,我不送。三人行,无我茶会,感悟当下的美好,刹那——永恒!茶会虽散,了了然,却意犹未尽,特记之。
此杯托六字是何意?留下悬念,请教观此文的朋友们,感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