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va Collins' Way》是一位书友推荐给我的,于是我在网上找了译文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觉得这本教育书很像日本黑柳彻子写的那篇著名的《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在孕期看过的,写的很朴素,很感人,很庆幸豆豆生活在日本,很庆幸她遇到小林校长,在一个世外桃源的校园和独特的教育方式中慢慢成长,看的时候我在想,要是豆豆生在中国,又是怎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在敬佩小林校长的同时,也很欣赏豆豆爸妈的宽容。豆豆不算是个另类孩子,主要看怎么教导了。我们从来脱口而出这样不行那样不可以,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想过她的接受能力。
现如今看Marva Collins的《Marva Collins' Way》,带来第二次的震撼,《窗边的小豆豆》给人很温暖的感觉,马文的《Marva Collins' Way》带给我更多的是敬佩和反思。毕竟她是从业者,从校长和教师本身的角度来讲述教育带来的一些改变和思考。
Marva Collins因自身看不惯美国现下的教育体制,最后跳出框架,创办韦斯特赛德预备学校,开创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来拯救那些被辜负的学生。小豆豆和预备学校的学生一样,都是被之前公立或者私立其他的学校老师拒绝的一批学生,她们各自有着一些老师眼里的“不正常”举动,甚至有的孩子被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她的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完全按照课本来,尊重孩子的个性,对待每一个孩子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而大多数其他学校提倡的是共性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适应集体生活。Marva Collins认为阅读特别重要,着重培养孩子阅读看书的兴趣、并授予写作、算术的技能,给每个孩子灌注自信和有个信仰的信念,并告知孩子来学校是为了学什么,以后走入社会会面临什么,告诉孩子们生活的哲学,更侧重是培养一个会独立思考自立自信的的孩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用的知识来生活,她爱每一个孩子,并让孩子从心里爱上她。
我想象她当时因为自己的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引来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想象她当时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能感受到一个先驱在艰难地行走,她和冷漠在抗争,但是她爱孩子,最后她走出来了,带着一种使命感,融入到教学生涯,并且很成功地获得社会和孩子们家长们的认可。
她问孩子们为什么害怕向老师提问,学生们透露心声:怕被嘲笑的、怕老师高高在上。马文说自己一直都在学习。想起小豆豆第一次去巴学园见小林校长,校长很有耐心的聆听了她长达四个小时的讲话。好的教育者,大多数能把自己放下来,站在孩子一样的角度,和孩子平起平坐。
Marva Collins鼓励孩子说你们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孩子。我很难过,在我的记忆里,还没有人和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父母或者老师,他们只会说你要更加努力学习。我所受的教育很少有主动爱的表达、拥抱或者由衷的赞赏。
在《Marva Collins' Way》的扉页,Marva Collins说,献给我的孩子们,也献给全天下所有的孩子,愿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她说:“孩子们非常善于模仿大人。如果一个老师嘲笑或者指责某个学生,那么学生们可能也会彼此嘲笑,反之亦然。”这一点,在我的学生生涯中,见证过太多事例,迟到、调皮或者扰乱课堂记录或者没完成作业,被体罚的那个,在课堂下面窃窃偷笑的学生,有可能下一次被体罚会是偷笑中的一员。
我的孩子以后也要面临进入校园生活,在这之前,她是家里的唯一,在进入校园集体生活中,她只是群体的之一。老师会立规矩,教导一些共性的认知。我也期盼,孩子能遇到小林校长或Marva Collins这样真正爱孩子爱学生爱教育的老师,因材施教多少有点奢望了。
想起自己当学生的经历,我是那种典型的受老师影响比较大的学生,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混日子,对于老师,没有喜好,对于学业,游离在中等左右。四年级遇到喜欢我的语文和数学老师,我开始为了自己喜欢的老师认真学习,很感激遇到语文启蒙老师,四年级到小学毕业,成绩算个三好学生。
初中进了新的学校,换了新的老师,开始不一样的学生生涯,在进初中大门之前,意外得知领我们的英语老师喜欢打学生,有暴力倾向,把初三一个学生胳膊弄脱臼去医院了,作为惩罚,他被下到从初一开始带班。于是,初中三年我几乎是个隐形人,英语课成了噩梦。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为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他问了普通学生、学习委员和班长,大家都没回答上来(也可能是被吓着了),结果全班同学被罚写那个句子三千遍。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写了三四本作业本,一直写到半夜。这个光荣事迹,偏偏记得特别清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压力偏大,还会梦见英语老师喊我回答问题。
初中唯一庆幸的是遇到人生中比较欣赏的一位语文老师,他偏向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我开始喜欢阅读和课外书,喜欢语文课,语文都是在初中三年奠定基础的,以至于到了高中大学,语文都是靠自己自学。
高中最后一年遇到最喜欢的数学老师,一个题目,他可以用很多种解法,思路很宽,尤其是可亲可爱,长的很帅,板书很酷,可惜的是,那是高中最后一年遇到的他,如果早一点,或许对于数学的兴趣能更早的提高,也是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数学从未及格的我,后来慢慢赶上及格线,原来数学并不是那么恐怖,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会发现很多新奇的玩法。庆幸遇到这位帅哥老师,最后大学里的高数我勉强过了。
说了这么多我回忆中的老师,可以看出一个自学能力不太高的学生,老师的影响力占很大一部分。到了大学,基本上我比较自由,喜欢哪个老师,就安排自己的课程,然后逃课去听隔壁班老师的课,每个老师魅力不一样,有时我也发现,讲课丰富的老师,旁听的学生会更多一些,不止我一个人逃枯燥的概论课去听美女老师的财务课。剩下的不用听课的课程,基本上是自学,临时抱佛脚应付期末考试。
如果时光倒流,或许我会跳出受老师影响的圈子,为自己而学,而不是为了某个老师而学。尔后想到当时年纪以及环境局限,只能依靠课堂来获取知识。时光不可逆,能在最初的时候遇到那么有趣博学的语文老师,能在最后快要毕业的时候遇到朝气蓬勃的数学老师,已然是幸运儿了,只是英语老师偶尔还会出现在我的噩梦里。
我不是教育从业者,曾经帅气的数学老师告诉我们,填志愿什么都可以选,不要选师范类的,他说老师有很多体制问题导致的不愉快。后来我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从事教育类,虽然常常被路人误认为是附近六中的老师。我有个可爱的孩子,从Marva Collins的奉献精神中,或许我可以把她的学校教育模式套入到家庭教育模式中,爱她,不把她和别人对比,她是不一样的,独一无二的孩子,相信她能学好,能健康愉快的成长。
千里马到处都有,慧眼识珠的伯乐难寻。Marva Collins给教育者老师和家长,带来的更多是反思。她能做得到,为什么别人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