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井阱之战):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原文: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韩信为何能大赢这场战?
其一:士卒不怕死。因为背后是河没有了退路,没有了后顾之忧,激发了士兵的士气,“狭路相逢勇者胜”,人被逼到绝经之后是非常的可怕的。
其二.善于分析双方形势和选择有利作战地点。赵军号称二十万,应该是总兵力,而且兵种质量等参吃不齐,加之地形狭小,真正投入战斗的兵力是非常有限的,一次很难全部投入战场,加之后勤等兵种的分配,那么真正在现场上与韩信对敌的应该不会有多少。韩信军队虽说不过两万,但是如果全部投入战斗,加之又是精锐,配备优良的的装备,单兵作战的实力应该是远超赵军。士兵的质量、战斗的次序和战斗的指挥协调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以奇胜。在现场上有一个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是粮草,如果赵军后方的粮草被烧,二十万的军队的吃饭问题,一天不解决就马上会出问题,不攻自破。正如一家大型公司员工,如果一天不给他们饭吃,几天不给他们发工资,别说这家公司有多强,马上会混乱瘫痪。
其四:双方将领谋略的差异。所谓知己知彼,韩信知赵军的作战意图,而赵军却看不懂韩信的虚实。虚则退之,实则攻之。灵魂型领袖的差异非常明显。
等众多因素形成了最后以少胜多的结果。
那么这场战赵军如何能取胜?
《孙子兵法·谋攻》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如若能够追而不战,或许能胜。不过如果不战则又可能演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了,从对韩信用兵的分析,应该是深得《孙子兵法》真传的,在最后“垓下之战”中对项羽用的就是“十则围之”,一代霸主不战而陨落,真正不战而屈人之兵。
关键思考:形、势、奇正、虚实、计、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