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 | 第5-7章 |
---|---|
时间: | 2h(碎片) |
笔记思考:
1、理解目标的“内化”;
2、如何活用目标的各种思维武器;
3、促进他人目标实现的手段;
- 自我决定理论——人类的三种基本需求:
1、关联感
2、胜任感
3、自主权
作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带来持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因为并不是所有目标都能满足我们的关联感、胜任感和自主权的需求的。
任务追求他人肯定和自我价值外在体现的目标,可以带来一时的幸福,但是无法给予持久的幸福体验。
如果我们在一个目标中完全无法得到这三种基本需求,我们会有可能回通过更换一个目标来实现。
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对自主权、关联感以及胜任力的需求一次次受挫后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肤浅的外在价值目标上。
内化“目标”
- 提供自主选择权可以强化目标;
- 外部压力可能会破坏原生的目标动力(包括威胁、监视、限期,甚至是奖励)
- 理解目标,是内化关键
实践目标
当我们给自己选择目标或者给别人安排目标时,我们如何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来安排目标呢?
该选择“进攻”还是“防御”的目标?该选择“表现”还是“进步”的目标?该用“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来思考?
- 事情容易时,用“进取”目标
- 没有动力时,多用“防御”
- 事情困难或者陌生时,多用“是什么”
- 诱惑横行时,多用“为什么”
- 当需要速度时,选择侧重于收益的“进取”目标
- 当需要准确是,选择侧重避免损失的“防御”目标
- 如果需要创造力,多用“进取”目标
- 如果希望奋斗过程愉悦,多用“进步”目标,并确保选择自主
目标的使用,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请关注具体的“情境”,结合实际来灵活使用。
鼓励他们的目标
- 安排任务时, 保持一定的选择
- 订立公共契约
- 触发潜意识
- 理念框定
- 目标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