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制定目标以达成目标

作者: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 (Heidi Grant Halvorson)

这真是一本好书

光看书名可能会让你不屑一顾:切,怎么又是一本“成功学”啊。但可别太快下结论,我想说这本书值得一读。此书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人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不容易,但在正确的动机与方法的引导下便是可能的。

很多人想要取得一些成绩(我不说成功,那是因为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同),但有时候明明很努力了却没有进展,或者甚至没有任何目标,不知如何下手。大多数人为失败找错了埋怨的对象,我们习惯归咎于天赋、社会不公等。但可别记得我在《刻意练习可以练习》里面提到过,“天赋”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存在。书中会讲目标究竟是什么回事,以及怎样用不同的策略去完成不同的目标,最后是最常见的失败原因——我们如何去避免。

此文略长,请选择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时间阅读。把手机关机或者调成飞行模式,把电脑上的qq,微信和邮箱关掉。相信我,这是值得的。

目标制定

你很明确自己要去哪里吗?可能问一个高中生他会很明确会说自己想考一个好大学,暂且不去评论这是对是错。但大学毕业后呢?我们总是在年初的时候定下一年的各种目标,但那最多只能算是短期的。可能有人会说,我想要过更好的生活,想去很多地方旅行,想要不用工作就能有钱,想要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更健康。但,到底具体你要的是什么?我们有各种欲望,我们想做的太多太多,然而这么多的愿望你把多少个真正转化成了目标?没有这个转化,我们的欲望就仅仅停留在那个“希望能够实现”的层面。

就如《小狗钱钱》里面money对小女孩说的:我们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够为此而付出努力。而不是泛泛的说我想要变的富有,我想要变得更有钱。

所以你知道了,我们的目标不能是模糊的、泛泛的,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所以,那么拿什么来取代“做到最好”呢?答案是:具体而艰巨的目标。

为什么具体而艰难的目标比“做到最好”更给人动力呢?这里尤其要注意“具体”。让人知道你具体的期望值(或者为自己定下具体的目标)就排除了在这个标准以下的表现——避免人们告诉自己“已经够好了”。如果奋斗的目标不明确,人们很容易向疲惫、灰心或妥协放弃,但若建立了具体的目标,你便无法欺骗自己了。只有达标或未达标,没有中间地带。你若是还没达标,若是还想成功,便只能继续努力。

那么“艰巨”呢?艰巨是因人而异的,比如王健林的小目标是一个亿,而很多人的大目标也不过100万。所以“艰巨”对你来说不能是不费吹灰之力能够达到的,这样没有什么意义,也不能太不现实。就像《刻意练习》里面提到的,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刚好超出能力范围”的目标,这需要你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有难度的目标会促使你下更大功夫、更加聚精会神,更加心无旁骛。

“为什么”和“是什么”思维

我们采取的每个行动货目标都能用很多种方式呗归纳和理解。总体上分为两类:抽象和具体,书中更直接称为“为什么”和“是什么”。

“为什么”——当你在想日常事件时,你更注重“为什么”要行动。比如:读书能让我更平和,睿智。“是什么”——你更可能注重实际,你用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来理解行为。比如:我就是在读书,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两种理解方式在立志效果上各有利弊,不同情况下,一种思维方式可能比另一种更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目标,关键是要懂得视不同情况转换思维方式。

当我们用“是什么”理解行为时,我们会聚焦在细节上——从A点到B点的机械过程。他们有时没那么有斗志,也更容易为了一棵树而失去整个森林,但他们对在崎岖石路上行驶特别在行。当你所做的事情特别复杂时,先放下全景而聚焦于手上的活儿是值得的。

而当我们做一件事经验丰富了,不再觉得有难度了,我们便开始用“为什么”来看待问题,即是把重点放在意义和目的上。当我们用“为什么”理解行为时总是会想得更宏观些——那些小的、日常的举动都变成更重大的目标的一部分。他们对长期目标更有概念。所以用“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想问题的人更少冲动,更少被诱惑,还更常会为行动提早做准备。

同样的可以用读书这件事来解释。刚开始大家想要实现“一周一本书“这个目标,就是用”是什么“来看待的,我们更关注怎么去读好一本书,关注如何快速读完一本书,这个阶段是掌握读书技巧的时候。而当这件事情进展得还不错的时候,看书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便转变为”为什么“思维了,后期更多的是考虑读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比如有人是因为创业需要,有人是为了找到人生的意义,有人是想成为一个博学知识面广的人。

这么说来,西瓜和芝麻的思考模式各有优劣,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根据目标的不同在两种模式中转换。确定自己启用了最佳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你如果想更有干劲儿、增强自制力,则需要启用“为什么”模式。想想行为背后更大的意义和目的。当你在一块蛋糕的诱惑前想要“守住贞操”时,请记得“为什么”你要减肥;当你的团队涣散没有动力时,提醒他们“为什么”业绩书重要的——不光为了团队,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和家人。

另一方面来讲,若要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则用“是什么”思考更为恰当。学习一套新体系时需要把它拆成几个具体步骤。你需要投入到每一个细节当中去,解决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做好每一步。

“是什么”“为什么”与目标

前面我讲过,当一件事变得容易或熟练以后,大多数人喜欢采用“为什么”式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从你开始计划到开始行动的时间。你从明天还是下个月开始减肥?你打算下周还是明年去旅游?研究显示,我们偏向于用大而抽象的概念,也就是“为什么”式思维,来理解较久以后才会贯彻的计划。反之,我们理解近期计划时则会侧重于更切实际的想法——我们完成这件事需要做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如何被时间左右的——为近期还是未来做决定,你就能知道怎样来弥补这种固有的偏见,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

当我们思考比较久远的事时,我们会牺牲实际的考虑而选择潜在的回报;当我们思考近期要做什么时总是怕各种麻烦,放下了愉悦。换言之,说到未来,我们都像探险家;说到当下,就都像会计了。

学者们做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做一组问卷。为了鼓励“是什么”式思维,这组学生被要求写下如何去做这同样的十件事。之后,研究者记录了每个人用多久时间完成并寄回问卷。奇特的是,被鼓励用“是什么”思考的学生比用“为什么”思考的学生平均早10天寄回了问卷。所以用“是什么”方式看待目标能让你更专注于具体的必要行动,让你能更快地达到目标。太注重“为什么”做一件事则可能会让人行动比较拖拉。

所以,关于用两种思维看待你的目标,你应该心中有数了吧。对目标采取“为什么”式的大体思维能使你更有动力、备受鼓舞,专注于你能得到的回报,并增强自制力与毅力。而“是什么”的细节式思维在你做困难或生疏的事时最有帮助。它能使你专注于操作性细节,从而完成任务,并且能帮助你防止拖延。大的成就不是采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就能得到的,你需要知道如何为排除特定的困难而选择相应的思考方式。

另外,也请考虑价值和可行性。记住当我们想象较远期的计划时,我们都更倾向于用“为什么”式思考。这就让我们太过重视目标诱人的部分(比如去迪斯尼乐园将会多好玩),而太少考虑可行性(我怎么付得起这趟旅行的钱)。另一方面,我们又自然而然地用“是什么”来考虑近期目标,这样就容易太注重于实际操作而没有充分体会到生活要带给我们的东西。最佳的目标往往是在人们权衡“合意度”和“可行度”之后做出的没有偏见的选择。

多运用心理对照

面对目标,我们总说要有乐观的态度,但乐观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我们可以把乐观分为两种,一种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一种相信自己可以轻而易举成功。他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前者更相信自己的努力,而后者更则更多是对于自己的盲目自信。

研究显示,相信目标艰巨的人会做更多准备,下更大功夫,为目标做出更多行动。他们预料到要努力奋斗,便也是这样做的。相反,那些相信找工作很容易的毕业生寄出去的申请也比较少;认为即将到来的考试是小菜一碟的学生复习得明显比较少......说到底,觉得实现目标轻而易举的人根本就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去迎接未来的挑战,然后当梦想破灭时他们就崩溃了。

那么怎样才能最好地树立并实现目标而不是活在白日梦中呢?最佳策略是用乐观的方式看待目标,同时用实际的方式思考具体需要做什么才能实现目标。书中把这个方法做“心理对照”——首先你得能想到目标的实现,然后再反思其中的障碍。

学者们通过无数调查发现,当认为自己能完成目标的人运用了心理对照策略时,他们通常比只幻想美好结局的人表现得更好。心理对照带来了更大的努力、更多的能量和计划以及普遍更高的成就。

拥抱改变的机会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口中没有说出来,但心里对某些事情已经有了判断。这些未说出来的判断以一种潜意识的力量影响着我们,比如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人类的智商问题。

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目标是重要的,而相信自己可以获取这种能力也同样重要。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智力、个性和体质是固定不变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无法提高。这些“实体”信念使人把精力集中放在试图证明自己的目标上,而忽略了发展和成长。

好在几十年的调查研究证明这种信念是完全错误的。持“渐进论”者则相信我们的各种特征是可以逐渐改变的。这个理论是被科学证明所支持的。所以假如你相信自己某方面无法改变,而这种信念又左右着你一生中对目标的选择,那么是时候抛开这个观点了。去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这个(正确的)信仰能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发挥更大的潜力。

营造正确的环境

从意识和潜意识说起。人类大脑负责有意识行为的部分是有局限性的,它一次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不然就会产生混乱和遗落。而潜意识却不一样。它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极为强大的。比如说,如果你的潜意识储存的信息能够像航天局里的超级电脑储存的一样多,那么你的有意识思维大概只能保存一张便签上的内容。 因此,我们最有利的方法是将尽可能多的任务交给潜意识完成。

你可能不知道,潜意识如何去控制,但你必须知道,潜意识会受到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读到的字眼、看到的东西、打交道的人——我们所接触的万物无不触发着潜意识对目标的追求。同样的,榜样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目标感染”鼓舞着我们。即是说,我们会跟随他人追求的目标——在我们认同的前提下(这很重要)。比如你很崇拜的学长喜欢滑板,那你很大程度上也会追随他去学滑板;或者你老爸对篮球很痴迷,你多半也会喜欢上篮球。

可能有些人担心,这种潜意识被“安利”的目标会不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其实不用担心,被刻意选择的目标与潜意识触发的目标产生的结果是相同的。这点在动机学研究中是个较新的发现,且一次又一次被证实。目标的存在是重要的——但它是从何种渠道产生的貌似并不那么重要。

这么看来,那些画着满身肌肉、用粗体字印着“团结致富”和“我一定行”等字样的励志海报并不是那么傻气的,不是吗?大多数人看着那样的海报,心想:“才怪!就好像我整天被迫盯着印有‘成功’的海报就会更有动力似的。谁在乎一张愚蠢的海报?”其实,你的潜意识的确在乎——而且它早已被影响了。看来我要赶紧在这个新租的房间里贴上满墙的励志海报了。

“表现”型和“进步”型

在你的价值观中,你更注重个人表现还是个人进步?研究成就的心理学家对不同目标带来的不同结果尤其感兴趣——“表现”型是注重良好的表现从而体现能力,而“进步”型则注重进步、成长以及精通某种手艺或学问。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是我们经常讲到的注重过程和注重结果。

心理学家把“表现”的意愿叫做“绩效目标”——展示自己聪明、有才、有能力或业绩优于他人。当你追求“绩效目标”时,你的精力被指引到获得一个特定结果上,比如考试拿100分、达到一个销售目标或写出十万+的微信文章。虽然不一定总是这样,但我们大多数人每日追求的绩效目标都和自我价值感紧密相关。我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目标是因为我们认为达到这个目标能给我们带来某种肯定,会使我们看上去或自我感觉起来聪明、有才华、很厉害,然后我们用是否达标来评判自己。

绩效目标都有一个“全或无”的特征——你或达标或是不达标,非赢即输。有个词叫做“聊胜于无”,但这说法对“绩效目标”来说是行不通的。当你只在乎“表现好”时,“差不多好”和“大部分好”一点都不能带来安慰。

当你追求“表现”目标时,你会成为“自我应验预言”的受害者,相信自己不行,于是停止尝试,于是注定失败——这结果当然会(错误地)应验“我不行”的最初想法。(托马斯·爱迪生曾说过:“生活中的很多失败是因为人们在放弃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所以不难想象,绩效目标也能导致最低的成就,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失望和自我怀疑。

心理学家把发展或增强某种技术和能力的意愿称作“精熟目标”。当人们在追求精熟目标时,他们不因是否达到特定结果而评断自己——比如成绩都是100分或超越销售目标。取而代之,他们用“进步”来评断自己。我有进步吗?我在学东西吗?我前进的速度适当吗?重点不是一次的表现,而是长期表现。这种目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与自我价值关联起来的,因为它们着重于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肯定。这种目标关系到你是否做出了最大努力成为最好最有能力的自己,而不是证明你已经是最好的了。

当我们追求精熟目标(“进步”)时,我们比较不会因为困难和差强人意的成绩而埋怨自己缺乏能力,因为这样做根本没有道理。我当然目前缺乏能力了——我还没掌握它啊!我们会找更可控的原因。我学习够下功夫吗?我是否应该换个战略?我是否应该找个高手请教一下?当人们在追求“进步”的路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像追求“表现”的人那样沮丧和无助,他们会做出行动。他们问自己哪里出了错然后去修复。“进步”目标有时能带来最大的成就,因为把注意力集中在“进步”上的人很少会过早放弃。

心理学家在研究学习中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追求“表现”的绩效目标和追求“进步”的精熟目标能带给人截然不同的面貌、感受和行为。所以当你在做比较简单的事时,注重于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强大可能会是很有效的方式。当遇到生疏、复杂或困难的任务并遇到阻碍或挫折时,注重进步——而不是光辉形象——明显更加派得上用场。

当你聚焦在“进步”而不是“表现”时,你会从两方面受益。第一,当事情变复杂时——复杂的情形、时间的压力、重重的障碍或意外的挑战——你不会垂头丧气,你更倾向于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当你开始怀疑自己的表现时,你并不会因此而失去动力,因为虽然成功很难但你仍可以从过程中学习,进步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当一项工作有难度,坚持不懈是取得高成就的关键时,追求“进步”的精熟目标具有明显优势。

进取与防御

从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可以看出家长所采取的方式。“进取”型家长在孩子做对事时给予表扬与奖赏,而在孩子做错事时会对示爱有所保留。“防御”型家长会在孩子做错事时惩罚他,在他做对事时不再惩罚。也就是说,把事情做好你就安全了。

这在东西方文化上面有所差异。西方文化注重独立以及个人重要性,人们往往会以“进取”为目标,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美国梦就是“进取”目标的完美展现——它弘扬的便是敢于冒险、走向辉煌的精神。相比之下,东方文化则相对保守,更注重人际关系,而且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比如整个家庭的利益。当人们以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来选择目标时,自然会注重于预防损失。参与团体性运动时你可能会对此有所感受——你觉得自己为队友的快乐与安好担负着责任,你不想犯错,你想当个可信赖的人。这就是“防御”型目标。

当你追求一个“进取”型目标时(一个被你看作成就的目标),你是在试图获取些什么。当说到“获取”时,你会同时被高价值以及高成功率所鼓舞。实际上,目标越有价值,你越在乎成功率。这是因为更有价值的目标意味着你要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的投资。如果你要下那么大的功夫,成功率最好也很高。当你试图达到一个“进取”型目标(试图获得成就)时,所感受到的动力就像一种推你向前的殷切渴望。显而易见,这种渴望会因正面反馈而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你越想成功便越有动力,增强信心能提高你的能量和强度。反之,负面反馈会削弱你的渴望,想到失败便丧失了动力,怀疑自己就更如帆船失去了风。

如果你在追求一个“防御”型目标,这就与保证安全、避免危害有关。一个高价值的“防御”型目标是那种基础性目标——安全至关重要,失败会带来危险。所以目标价值越高,你越会觉得成功是必要的,所以成功的概率便不那么重要了。在追求“防御”型目标(寻找安全与保障)时,你的动力好比警觉,那是一种想避开危险的愿望。在负面反馈与对自己的怀疑中,你的警觉度反而会增强。没有什么比察觉到失败与危险的可能性更能启动人们的防备机制了。

追求“防御”目标的人喜欢做那些一成不变的事。比起未知中的险恶,他们宁可与熟悉的魔鬼为伴。这样的保守本质使他们与爱冒险的人比起来更少拖延——他们怕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当人们在追求“进取”目标时,他们会觉得有探索及抽象思维的自由。他们时不时地会来场头脑风暴,想出实现理想的种种选择以及可能性。他们更有创意,尤其对找到事物中的联系和主导思想在行。要达到“防御”目标时,这样的抽象思维和创意是莽撞又耗时的。如果你想避开危害,你需要行动。“防御”目标主导的思维方式是很实在的。你定下一个方案,然后执行,呵护每个细节。因此,“防御”型思维的人都很注重细节,也对看到的事物和未完成的事项有更好的记忆力。因此广告公司招人的时候,习惯追求“进取”型的人更适合创意类工作,而“防御”型人才则更适合做执行类工作。

“进取”与“防御”目标具有倾向性,使我们选择不同的达标策略。如果你的目标是“进取”型的,你会寻找前进的方式,启用更有风险的策略——那些能让你与目标更近一步,更有可能“成功命中”的方式。如果你的目标是“防御”,则更有可能采用谨慎、保守的策略——那些预防“情况误报”,避免导致危险错误的方式。

所以,你要学会分辨自己主要是通过“得到”还是“失去”的角度来看世界以及对待目标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进取”和“防御”型目标,而每种目标都有它的利弊。不过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主导目标,所以你必须能够识别它,从而做最合适自己的事。不论你的目标是进取还是防御,你都应该学会如何增加实现目标的概率。

内在动力与目标

如果你想真正快乐(并且动力十足)的话,你不光要注重目标所含的内容,还要顾及目标的源头。为了外在压力而追求目标的人,即便追求的是高尚、有价值的目标,也不会付出所有努力,表现也通常差强人意。就像我们大学考试那样,通常都是学期末突击看下书蒙混过关,最终可以保证不挂科,但我们也很快将这些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实现一个目标并不代表全部,从长远角度来看,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及其中的原因也是同样重要的。

关于目标,大多数心理学家都同意与“自我决定理论”中阐述的三种人类天生的需求:关联感、胜任力与自主权,有莫大的关系。

关联感是与他人相关及相关怀的渴望——爱与被爱的渴望,这是我们一生都在建立人际关系及亲密关系的原因。所以当一段关系结束时,我们会难过、痛苦;对一段关系求而不得时,我们会觉得寂寞。正因为此,我们离不开社交软件、与朋友聚会。结识新朋友,培养并巩固已有的关系,回报社会等目标能填饱你对关联感的需求,就像水能解渴、饭能充饥一样。

胜任力的需求关乎影响你的周围环境并从中获取所需求的目标的能力。智力是胜任力的一种,但断然不是全部。把任何事做出色都能给予你有关胜任力的成就感。社交、运动、情绪、艺术、和创造方面的能力都与智力同样重要。对胜任力的需求掌控着我们的好奇心、与生俱来的学习欲望以及克服困难后的自豪,因此我们总以自己擅长的方面来定义自己(比如“我很聪明”“我很幽默”“我是很好的聆听者”)。那些能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使人有所作为的目标能满足你对胜任力的需求。这些目标包括:发展技能、学新东西、个人成长等。与关联感相同,对胜任力的需求没有“过多”一说。你永远也无法将一件事做得“过于好”。

最后一个基本需求是自主权,这与自由有关。具体地说,这是关于选择和组织自己人生经历的自由。它也让你自由地做你觉得有趣或符合你天性的事。自主权就是要带给你“你是决定者”的感觉——你知道自己是下棋者而不是棋子。当我们被自己的愿望所鼓舞时,我们自由地做出来源于兴趣的举动而不是被迫强行执行任务。这就是心理学家所指的“内在动力”。现在看来,这是最好的一种动力。你之前听到我说人们需要他人,需要办事能力时肯定并不惊讶,但你有可能从未体会过人们究竟需要多少自由,或者说,缺乏自由的人是如何被剥夺快乐的。

不是所有目标都能带来持久而真实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因为并不是所有目标都能满足我们对关联感、胜任力以及自主权的需求的。哪些目标能才满足这些需求呢?总的来说,关于建立、支持和增强人际关系的目标可以,专注于发展自我、增强体魄以及自我接受的目标也可以(自我接受是指正视缺点,即便无法改善也需懂得),那些有关回报社会以及帮助他人的目标也同样可以。反之,如下目标不会带来长久的幸福感:名誉、权力或打造公共形象等。任何追求他人肯定或自我价值外在体现的目标都不会有效。为了财富而寻求财富也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

除了要选择能带来长久幸福感的目标以外,最强的动机和最大的满足感来自自己选择的目标。自己选择的目标会带来我之前提到的一种特殊动力——内在动力。这是一种为事物本身价值而做事的愿望。当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时,他们更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觉得一切更有趣味。他们发现自己更有创造力、做出更深层面的信息处理,在困难面前也更加坚韧不拔。“内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好处——我们能通过自己全情投入的目标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总的来说,他们表现得更好,内在动力是种强大的力量,它能激励我们朝着目标迈出第一步并坚持走下去。研究者一次次地告诉我们,当人们觉得有选择权、自己掌握着命运时,会更有动力,更加成功。

如何选择目标

讲了那么多,所以,我们该如何制定目标?

当达标意味着简单、难度小或熟悉时,采用“表现”型的绩效目标或许会对你最有益。这因为,展示自己聪明才智及能力的机会能带给人极强的动力——尤其是涉及奖励时。感觉有重要的事迫在眉睫,或有很多事取决于你的表现时,你会感到精力充沛、热情饱满——这正是你要把拿手的事做到最好时所需的状态。另一个达到简单目标的方法是采用“进取”型策略。仅仅知道任务的简单就能带给我们自信与乐观。当我们有信心成功时,“进取”型目标能带来最大的动力。若想使目标以“进取”为重,请问问自己能从中获取什么,而这些利益又是如何与你的期待、梦想与抱负紧密相连的?

容易的目标能带给我们乐观和自信,而困难的目标会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以及目标成功的概率。遇到困难的目标你需要告诉自己达标需要完成的任务步骤“是什么”。当你有了这种不确定时,你最好采用“防御”目标。当为“防御”目标奋斗时,悲观能带给我们力量。感觉到失败的可能会刺激我们的警觉,增强不惜一切代价达标的动力。当我们想着可能失去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时,我们更不会轻言放弃,不论情况有多艰难。选择“防御”型目标,聚焦于失败带来的损失。

另外,事情困难(或陌生)时,也应采用“进步”而不是“表现”型思维方式处理困难、理解目标。我们之前提到过,当你专注于个人成长与发展,专注于事物的进展而不是向外界证明自己时,你能更从容、优雅地面对困境。这时的我们会把挫折看作有助于发展的信息而不是个人失败的象征。我们不为成功率而顾虑太多,因为我们知道即便永远做不到完美,我们依然在进步(而且进步就是我们的目标)。

而当目标追寻路上遭遇诱惑时,多用“为什么”思考。想起追求目标的原因,记得大局的样子,对抵抗诱惑来说是极有帮助的。同时选择侧重于避免损失的“防御”目标,当我们注重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获得利益时,我们不仅能在诱惑和干扰面前坐怀不乱,还能效率倍增——“防御”型思维方式的人在诱惑和干扰面前表现更佳。

有时你需要快速完成工作目标,如果你需要速度,选择侧重于收益的“进取”目标。就如我明天早上要交读书笔记,而这周的书我还有一半没看,这个时候我发现了时间的紧迫性,那么该选择怎样的目标呢?这个答案很简单(但做起来不一定容易)——使你的目标侧重于“进步”。很多研究显示,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扩大战果而不是避免损失时,你会加快动作。在这种目标引导下,人们工作更快,不畏冒险,会为抓重点而越过细节快速浏览。他们也许时不时出点小错,但拿得出成绩,而且速度快。而与速度相反的,如果你需要准确,选择侧重于避免损失的“防御”目标

如果你想使奋斗之路更有趣,试着多想想“进步”,而非“表现”,同时确保目标为自主选择。当我们注重进步(而不是表现)并有很强的内在动力时,我们更会让自己快乐。很多项研究表明,那些目标为学习、成长和发展技能的人在学校及工作岗位中更爱他们所做的一切。如果你想在奋斗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你需要尽可能地选择真真切切属于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想拥有真实、长久的幸福,选择满足“关联感”、“胜任力”和“自主权”这三个基本需求的目标。避免过多关注名声、威望和财富——即便你能得到这些也无法得到长久的幸福。选择能建立并滋养人际关系的目标能满足我们对关联感的需求。选择侧重于个人成长的目标(很凑巧,“进步”型目标能完美地完成这个使命)能满足我们对胜任力的需求。如果你常常追求自己选择的目标,你对自主权的需求也会被满足,因为这个目标是有关你的——你的兴趣、你的能力或者其他你所珍视的价值观。

帮助他人实现目标

有几种策略可以增强他人对目标的接受度。首先,试着使员工或学生觉得他们有个人控制的空间,因为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主权”感受,减少“被分配”感受。第一,人们喜欢有选择余地——哪怕只能二选一也好歹是个选择。其次,即便目标是既定的,你也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这也能给他们带来“选择感”。

当没有个人选择的余地时,你可以让他人立下契约——公众承诺。让人公开为目标做出承诺能增强他们的动力——没人喜欢违背诺言。建立契约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人们达成既定目标的动力——这已被多种研究证明,包括戒毒、减肥、戒烟甚至协调夫妻关系等。没错,就连交战中的夫妻都能通过书面约定来更有效地约束自己。所以你要知道,夫妻结婚前的求婚和婚礼仪式上的公众允诺是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吧。当然你还可以在朋友圈亮出自己的目标,比如半年内减掉30斤,3个月背3000个单词,每周跑50公里等等。

之前提到过,我们对目标的追求大部分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停下来想:我现在正在试图达到目标,我们会直接行动。如果一个目标在潜意识中被触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付诸行动——而你自己往往根本不知道目标已被触发。目标是被环境中的暗示触发的。什么都可能是暗示,只要与目标有关。潜意识毕竟是你的好同伙:它随时都在工作,它能注意到所有细节,它比你的有意识思维能记录更多内容。

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个目标能被与成就有关的字眼所触发(比如赢、收获、成功、竞争等),也能在遇到一个高成就人士后被触发,甚至想到时常推动你前进的父母也能起到这个作用。

前面作者建议过在周围环境中布满暗示从而助你成功。现在你也可以把这个建议用在别人身上。你给孩子、学生或员工提供暗示,他们的动力就会随之滋生。目标是感染力极强的,每当我们看到别人追逐某个目标时都会得到强大的暗示,在潜意识中被触发同样的目标。你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个现象,用合适的榜样(包括你自己!)使目标蔓延——只要你设定的榜样对别人来讲也是正面形象。

实现目标

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每天都充满了为目标而行动的机会,你无时无刻不在选择做些什么。但我们又一次又一次选择妥协,大多数人宁愿选择葛优躺也不去做正事。在这里我们强调,行动是最重要的,迈出一步总比你什么都不做要好。而当你迈出第一步之后你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的做下去了,因为人跟物体一样都有惯性。所以,你不能总是指望明天,要把明天视为跟今天一样,今天不去做明天也不会去做。若想达到目标,你需要在机会溜走前抓住它。

另外你除了知道自己不做什么,也要清楚知道要做什么。不然机会来临的时候,你什么都没准备,也就很可能因为自己唯唯诺诺而错失机会。如何杜绝这种情况?作者介绍了一个“如果……就……”计划,你需要在一开始制定目标的时候把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地点、方式制定好。当你决定了行动的时间和地点时,你的脑中会发生神奇的反应。这个计划会为情景或暗示(“如果”)与既定的行为(“就”)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请尽可能将计划做到详细,这可以帮助你的大脑探测并抓住行动时机——即便是在你的意识无暇顾及时。

具体做法如下:整理出“如果……就……”计划。把上述几步整理成一句“如果……就……”式的陈述。“如果我自己开车,就打开有声书听书。”“如果工作日不加班,我就用一个小时学习编程。”“如果到了晚上11点,我就该上床睡觉。”如果你愿意,可以把这些陈述写在笔记本里,或者重复说给自己听,让自己消化它,让它变成潜意识行动。

目标也是需要我们保护的,干扰、诱惑以及相互矛盾的目标都会偷走你的注意力和精力,削弱你的动力。 关于如何抵挡诱惑,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这里也可以用“如果……就……”计划,“如果平日晚上朋友叫我出去喝酒,我就拒绝并告诉他们周末见。”)这使你提早制订出最佳计划,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能保证你不偏离达标的轨道。

最后你需要即时反馈。如果你根本看不清自己的进展状况,那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目标的。你需要加快还是放慢速度?是该巩固之前的努力还是尝试另一种方式?你的大脑在处理有关目标的信息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原则——“减少差异”,也就是“你想去哪儿”和“你在哪儿”之间的差异。当你的大脑检测出目标与现实的差异时,它就会想做些什么来弥合这个缝隙。但如果没有反馈——没有关于进展的信息时,大脑便检测不出差异,也不会做出任何反应。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进度如何,便无法对行为或策略加以调整。所以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进度,看看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需不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目标与自制力

关于自制力这里简单提几点,更详细可以参考我写过的另外一篇专门写自制力的文章《你不得不知的十三个关于意志力的事实》

书中称自制力为“自制肌”,也就是说自制力就像我们的肌肉一样,既可以锻炼,也是需要休息。

锻炼自制力有很多方式:选择一些平常不愿接触的挑战,比如用非惯用手做事、每天做100个俯卧撑、挺直腰板、学一门新技能等。这些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开始行动做一些你之前不愿尝试做的事情,从简单开始做起。

自制力感染,当你需要给自制力提提神时,不妨运用“目标感染”的方式。观察或想象他人发挥自制力能使你感染上这种能量。好心情也能提升自制力,所以给自己找些舒缓神经的事物(酒精除外)来补充自制力储备吧。

来点甜食。自制力能量至少一部分取决于体内的血糖量。长期维持体内血糖量的最佳方式是摄取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当你临时需要快速有效的方式时,不妨吃块点心或是喝杯含糖饮料。

停止于开始前。当自制力的库存低时,学会运用策略降低对它的需求是很重要的。请记住,彻底不做一件事永远比开始后再停止它要容易,也不需要那么强的意志。比如,彻底不碰薯片比只吃两三片要容易得多。

别冒无畏的险。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你的“自制肌”多强大,请永远尊重它的局限性。自制力用了很多后就会暂时耗尽。在你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别试图同时接受两个挑战(比如同时戒烟和减肥)。也别把自己推向危险地带——很多人对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过于乐观,于是他们使自己处于充满诱惑的境地。为什么要给自己添没必要的麻烦呢?

增加乐观精神

有时,相信自己是成功的关键。当你对自己的未来并不完全确定时,如何能对达标更自信更乐观呢?

这个时候你可以挑战一下你的假设。比如:达到目标真的与能力有关吗?或许勤奋、困难中的坚持以及好的策略更重要?如果是后者(往往如此),那么达标就完完全全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了。或许想想曾达成同样目标的榜样会对你有所帮助。你会发现高成就者毫无例外地也需要努力和计划,而这点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其次,你还可以翻出过去的一页来给自己增加信心。回想过去的成功经验——你面对的挑战以及征服挑战的策略。花十分钟写出你尤为骄傲的一项成就及其实现过程也会颇有帮助。有时当你彷徨时,你需要的只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点点肯定来改变你的视角。

作者强烈推荐的第三个策略便是用“如果……就……”计划随时识别并战胜任何消极的想法。比如:“如果我开始怀疑自己,我就要告诉自己为何可以胜任。”如第八章中所述,这个技巧被证明对战胜破坏性思维是极其有效的。持续运用这个窍门能增强你对未来的乐观展望。

用“构想成功”做我们的第四个策略如何?无数励志书籍告诉人们:在脑中想象你要的东西,它就能成真。如果当真如此那就太好了,但从科学角度来讲,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依据。不过如果你构想的是成事的方式和步骤而不是成功本身,那么这种“构想”就是及其有用的。在脑中模拟成事的过程而非期待看到的结果,不仅能给你更乐观的展望,还能让你更好地做计划和准备。想象自己走在成功路上的每一步,很快你就会相信目标可以实现,而这个信念恰恰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别构想成功画面。取而代之,去构想成功所需的步骤。仅仅想象自己冲过终点线的瞬间并不会带你到达那里,但是想象跑步的战略、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应对的方案不仅能使你更加自信,还能帮助你更好地准备。这便是现实的乐观了。

懂得坚持,适时放弃

当然我们也不是盲目追求目标,对有些人来说,他和世界不一样,坚持对他来说就是以刚克刚。而如果你还没达到刚的程度一味碰壁就要进行反思了。

我们都不否定,坚韧是个好品质。愿意为目标长期投入、在困难面前也不退缩的人比没有坚韧精神的人更易成功。正如自制力可以被锻炼一样,如果愿意的话,你也能提高在困难面前坚持的能力。如果你现在不怎么坚韧,你可以学着变坚韧。

第一,你可以选择能使你更加坚韧的目标。“进步”目标注重进展与进步,而不在乎表现是否完美、他人是否认同。这种目标能给予你成就感和乐观精神,不论前路还有多远。这是增强坚韧度的极佳方式。同样,追求自主选择的目标或因目标本质而选择的目标也能增强你的坚韧度。当一个目标能真切地反映你的好恶、价值观和愿望时,你便更想得到它,也更加享受奋斗的过程,你对过程的享受甚至会与对结果的同样多。

你不够坚韧,怪你不努力,不怪你笨。如果你相信达不成目标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能力,你也就不会做出有建树的改变了。勤奋、计划、坚持以及好的策略是实现目标的真正关键。认识到这点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看清自己和自己的目标,还能增强你的坚韧度。

每个人都有需要放弃的时候。但是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而放弃目标永远是不理智的选择。同样的,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坚持所有的目标。要认识到每天的可用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这很重要,有时你必须有所放弃。当实现目标并不现实时,别害怕放手。关键是,你要为好的原因放弃。大多数人因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而放弃。我希望读到这里你已经明白这些人往往是错的。你能行,即便现在不行,以后也能行。

有的时候,有的代价不必付出。当你能实现很想要的目标但代价太大时,放弃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选择。有些牺牲是不值得的——太痛苦或是需要我们放弃太多其他东西。你要相信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若想当一个健康、知足的人,知道何时放弃太困难或代价太高的目标是关键。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容易也更有收获,请找个新的目标来替代旧的,从而使你保持参与感和使命感,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最后

恭喜你看完以上这些,相信你也应该对动机与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管你所追求的成功是怎样的,希望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自信满满,不畏前路。以下作者寄语:

我知道你能做到这些,因为每个人都能——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天赋和品质。你不必变成别人也能更成功。你所需要的仅仅是真正有用的知识、为目标而行动的意愿以及一些练习而已。读了这本书你就拥有了所需的知识,选择这本书就证明了你的意愿,现在该把知识付诸行动了。 你已经准备好了。你该启程了。

handsome

2016-11-2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