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舞台上的演出,也喜欢看民间的排练表演,总觉得各有各的美。舞台上的演出是华丽的、精致的、严肃的、标准的,而民间的排练表演是日常的、细致的、活力的、感动的。
周末,正在房间里看书,听到外面传来悠扬婉转的戏曲声,我问先生,这是哪里在唱戏,先生说就是旁边公园里的,周末总有很多人在那里进行各种排练表演,感觉还非常专业,要不要去看。此等好景,岂能错过,遂和先生一起前往附近的丰庆公园。
丰庆公园,占地400亩左右,是西安原来的老机场,抗战时期一直作为临时机场使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就是从这里乘飞机离开西安,解放后,这里建成正式的机场,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此地距离主城区太近,将机场搬迁至咸阳,原址就改建成市民休闲公园。
走进公园,中间是一个小广场,右边是长廊,沿着长廊走过去,只见风景秀丽,布景巧妙,既有现代景观,又有历史文化景观,建筑则以唐风为主。
向着唱戏声最响亮的地方走去, 原来是豫剧,有横幅“西安市丰庆公园豫剧艺术团”。这个团队伍比较大,有主持人,有好几个演唱者,有伴奏的十几人,我虽不懂戏曲,但从那铿锵大气、婉转深厚的唱腔中,从演唱者专注从容的神态中,从伴奏者陶醉熟练的动作中,可以感觉到艺术的勃勃生机。艺术团在长廊的一个角亭里演唱,阶梯下几步的小广场上,一群老人中年人在凝神倾听,有的还用手打着拍子。听了两曲,意犹未尽,先生说这里还有好多团队在表演哩,要不要还去别的地方看。
再转过几个弯,发现一个大亭下,有更多的人,唱着我完全不懂的戏曲。演唱者虽只有一位,伴奏的却有十几位,围观的人则是黑压压的一片。是秦腔,激越高亢中带着深沉苍凉的意味,演唱者是一位中年女子,举手投足间尽显豪迈之气,虽没有扮上,却感觉到应是老生,迈着方步,黑色呢子大衣随风摆起,俨然有大将之风。一曲唱罢,围观的纷纷鼓掌叫好。再上来一位,却是一位年轻小姑娘,明亮中有欢快,伴奏的音乐也不似刚才沉重。
再往前,有“快乐星期天”的小团队,也是有演唱者有乐队,正唱着《小白杨》,我斜靠在一根廊柱下,闲散地听着。一曲唱过,成熟帅气的男主唱把话筒交给另一位潇洒随意的大哥,然后走到乐队方阵里吹起长笛,然后看见一位穿着黑花裙的姐姐旋进舞台中央,翩翩起舞。
这些民间的艺术,也许不够完美、隆重、瑰丽,也不能带来实际的效益,我却觉得有更动人的美,可以感觉到它持久的生命力,市民们生命的激情与淡泊,内心的丰富和平静,我想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移步换景,再到一处,又见一个迷你小团队,一人主唱,两人伴奏,手风琴和小提琴也自婉转悠扬。这边还有现代交谊舞团队,中年人老年人成双成对,正跳得随意自然。那边有一个回族舞团队,穿着民族服装的男男女女,蔚然成为一道风景……
刚刚看过公园至高处雄伟壮观的怡心阁,转过身来,发现台阶下的小广场上有一个团队正在比赛,中间有拦网,但不是羽毛球也不是排球,看到有毽子在飞来飞去,难道这是踢毽子比赛?孤陋寡闻的我是第一次见到。只见两边场地,一边三人,毽子可以用脚踢也可以用胸接。很有意思。一局结束,我走到旁边细看,发现很多人的鞋子都很有特点,前面扁扁的平平的鞋尖,不由让我想起鸭嘴兽的宽阔的嘴,想来这样接踢毽子的面积更大。
在公园里转了一圈,又想再转一圈,真是留恋忘返,感慨西安人民真会玩,看来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是有原因的。将要走出大门时,突然看到广告栏里贴着通知,说是下午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合唱表演,看来下午要再来公园了。
出得公园来,练武术的大叔们还在挥舞着刀枪棍棒,只见动作刚劲有力,虎步生风,行云流水,豪放中有细腻,不禁感叹,美哉我中华功夫,壮哉我中华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