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形式主义”调研成为基层负担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中,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谨防“打卡式”表演、“包装式”行为、“两张皮”现象,莫让调查研究为基层“加”负。

       谨防“打卡式”表演,在走基层中察实情。“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掌握实情、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保证调查研究质量要以“上下而求索”的虚心,避免只走“精品路线”“网红路线”,不能只是“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要紧扣乡村振兴、民生工程、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重点工作,结合地域、部门实际,定期谋划确定重大调研课题,做好定性、定量研究,用好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蹲点调研、网络调查等方法,找出真问题、发现新事物、探索新规律。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上下好“绣花”功夫,沉下身子“亲眼目睹”,俯下身子“亲耳听闻”,静下心来“亲身体会”,用“泥土话”与群众聊在一起、想在一处、干在一块。

      谨防“包装式”行为,在谋思路上出实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调查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系统分析、科学谋划,针对性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施政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因此,绝不能仅靠到基层走马观花走一遭,通过包装“新名词”“新概念”,“老故事新编”“换汤不换药”,搞“文字美化游戏”,形成所谓的“调研成果”。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切忌千篇一律、泛泛而谈,要对获取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区分,针对调研反映出来的问题逐一制定措施,让调研报告解决问题时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指导性,拿出切实让人民满意的“金点子”。

       谨防“两张皮”现象,在抓成果上求实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的最终产物是结果运用,《之江新语》提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而“效”,就是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要建立健全重要调研报告督办制度,对重要调研报告,可以采取通过改革方案、规范性文件、工作部署等形式,及时把研究成果体现到决策部署中,转化为实际思路和重要举措,谨防“后半篇文章”无人问津。加强调研成果转化,要拿出“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的精神进行攻坚,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势头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压着一茬干,一盯到底、久久为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势头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让调研成果成为服务人民的“连心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