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学习,我们开始进入了正本的学习了。第一辑的内容是徐爱录。
徐爱(1487年~1518年)明代哲学家、官员,字曰仁,号横山,浙江省余姚马堰人,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据说也是王守仁的妹夫(一说娶其妹王守让)。明朝正德三年(1508),进士及第。曾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等职务。正德十一年(1516),回家乡省亲,不料正德十三年(1518)农历5月17日就在家乡去世了,终年三十一岁。
徐爱生前期望为阳明出《传习录》,后钱德洪完成其遗愿。
徐爱为王阳明的爱徒,曾与阳明说起他的梦境:在山间遇一和尚,和尚预言他“与颜回同德,亦与颜回同寿。”后果三十而亡。阳明闻其死讯,大呼:“天丧我!天丧我!”他是一个典型的内圣型人才,可以说是阳明的颜回。
哲学思想
王守仁提出“良知”之说,当时世人“多未信”。徐爱主要的哲学工作是阐释并进一步发展了良知之说,“疏通辨析,畅其指要”。
王守仁曾评价:“徐生之温恭,蔡生之沉潜,朱生之明敏,皆我所不逮。”
本人学识浅薄,为让学生更好理解传习录,这里附上辛庄师范董平教授讲解传习录的视频和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后一段读到徐爱问阳明先生的一些问题,比如大学中的“在亲民”,朱熹认为是“在新民”,王守仁对此解予以了自己的说法。文中多涉及仁、义、至善等理论概念,我们一一将之梳理了。
又及君子贤其贤而亲其贤,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知止而后有定等等论述,也一一与同学们理清其意涵。
学《传习录》是为将其寓于生活而有所用处,若仅从头脑中来学,岂非将人学成了老古怪?因之提契学生,在学过书中的章节之后,要渐渐联系生活而用出来,不然仅是学了一堆概念,于生活日常毫无帮助,便不是我们学习此书的本意了。
阅读与书写,读了,便离不开写,习完相关内容后让学生写些感触。因所读内容中多处涉及关于“心”之修习,提出一个目标要旨:结合生活中所遇来写一写关于自修自省的这个部分,于是得到了这两段书写。
修己以敬
文/涵容
《论语 宪问篇》里,孔子说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不过对于我,这自然是艰难的。就算是想这么做,也只能是先尝试“修己以敬”了,“修己以安人”还离我十分遥远。
这倒使我想起来,近来学校里的一些事了。开学后,班里转来了新生,大多是女生,我看到这些女生一幅吊儿郎当的样子,当下便立了判定:一群俗不可耐的人。可笑的是,我甚至还没有同他们说过一句话,以至于我在随后与他们的接触中,惭愧地发现,大部分同学还是不错的。
这事也算是应了“修己”的主题。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我发现,自我的判断准确性都不大,甚至与事实之间的偏差大得可笑。并且,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有的问题,或者说,虽然现在的时代,关于“明明德于天下”之类的说法(应为教诲更恰当?)很多,但能做到的还真没几个人。
比如我自己,虽读了许多论说,心里知道了许多,但却未活出来,这是一个难题。
那么该如何把自己的思想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呢?大概这也是要结合生活实际,边想边做,做不到一下就成为“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的人,那也可以一步一步来,这也是符合进化史规律的。
关于修己与吃亏
文/正心
每个人估计或多或少看过些圣人之言。如百丈禅师有说:“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有这样对于“业”的恒心与毅力,何事不能成呢?可又有多少人在阅读完后,会去如此实施的呢?由此可见,“修己”实施起来并非易事。
“修己”首要做的,就是否定自己陈腐式的、不在理的行为,如同蝉蜕壳,否定自我始终是一个重大功课(此处否定自我是否改为“自省”更为切要?),人往往会把事情怪罪于他人,不断向自己灌输“我是无错的”“我没有错,我再好不过了”。其实这便是人的自卑,担心自己因此而把自己的完满动摇。
其实不然,蝉蜕去的是旧的小的壳,但它还是原来的那个蝉。
蝉的蜕壳要经历七天的煎熬,人一样,自省和自修也同样困难。可只有在这困难中逆流而上,方能达到光明的彼岸啊。
而我认为自修和自省,是一个并进的过程。在修之中“省”,是一条小小的捷径吧。
若有某一次,真尝试了把“知”与“行”合为一处,便会发现这两者再也不能分离。在此就拿我一微薄经历作说辞:当我读过弘一法师的某本著作后,一日我边吃东西边下楼梯,有细小的包装袋碎片掉落,我走了几步后猛然想起弘一法师所说的一番道理,大意是尽量不要麻烦别人,便又倒回拾起它带走。地藏菩萨曾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且做不到如此高的境界,但也会发现这句话用在“照”在身边随随处处,比如与他人有争执之时,此句便给我宽容的力量。
想来与他人争执之时,即便真有什么是非黑白,当众把对方弄得下不了台,是否也会给他造成类似于羞辱等伤害?不如让他占个理儿吧,于是在人际交往中,我渐平和下来。莫以为如此便是我吃了亏,或我会被中伤,只要我心中不存这个理儿,便是平和。于是会发现,生活中不愉悦之事也随之锐减,好似那些尖锐,都已绕道而行。
因此修己于我,是自省之后的“知道”与“行动”之相结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