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识就是力量”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同时也是对读书目的作用的一个阐述,在过去的年代,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而读书的主要目的也是为获取知识。
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获取知识或者说信息已变得极为便捷,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这就是日本知名教育学家斋藤孝《深阅读》里所要谈论的话题。
斋藤孝,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著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他在本书里从多方面阐述了读书的意义,并对应该读什么书,如何选书,如何培养读书习惯,如何增强读书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2
斋藤孝认为读书有三大意义:一是为获取知识信息;二是为愉快且有意义的度过独处时光,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像力的读书,三是为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三种读书都是我们需要的,尤其是第二种和第三种,能用来填满你的独处时光,减轻你的孤独感。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喜爱读书,我很少觉得独处是种痛苦,相反常常自得其乐。
本书重点谈论了第三种阅读的意义。
作者认为如果只为拓宽知识面,上网足可取代读书,但是,
“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多的深度。”
要做到这个,要么与杰出人物一起生活,也要么去大学听课,但二者实现都有难度,也有风险和时间限制,
“既能接受杰出人物的教诲,又能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同时风险又低的方法,就只有读书了。”
读书就是学习贤人的视角,我们在书中接受贤人的正能量,有效排解自己的负能量,在没有攻击性的环境中重新审视自己。
一本一本的书在我们内心累积成“贤者森林”,从而“启动”我们的大脑和心灵,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
基因研究权威村上和雄先生在《启动的活法》中指出,人类基因的99.5%是完全相同的,个体能力的差异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接触一流人物是启动基因的方法之一。
我们很少有这个机会,但读书可以帮我们间接实现这个目的。
现代社会的精神力量来自不可或缺的思考力,不只需要思维速度,还需要足够的思维深度,读书可以帮助我们。
书中举了一个极端例子,日本有个作案手段极残忍的杀人嫌疑犯,看起来并非凶神恶煞,审判员问他:“如果能回到过去,你希望回到什么时候?“他回答:“我想回到学生时代,多读些书。”
作者将他与我们每个人联系起来,遇到麻烦时如果眼里只有麻烦,很易生出绝望感,但如果你通过读书,了解到古今中外那些深重的苦难,你就能变得冷静和坚强。
作者认为
“人类深处的思想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
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麻烦,只是表层的浊水。
如果我们具备“深潜力”,我们就能知道并找到它下面存在的清流。
通过读书,我们就能掌握这种“深潜力”。
3
而要让读书达到深化思想,升华精神的目的,必须要选择“优质”的书。
我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但人们往往满足于获得肤浅的信息和娱乐,不重视读书,尤其不重视获取直达心灵深处的知识,精神变得浅薄和脆弱。
作者认为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许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重视读书,重视读好书。作者认为的好书主要有文学经典和其他领域经典名作及名人传记等,读古典书有困难时可从解读书读起,当然也要重视“当代古典”。
选好书以后就要开始阅读。
作者提出了持续读书的5个习惯:一是边“问”边读,二是重视朗读和聆听有声读物;三是不忘纸质书的好处;
四是“一天一本书”,作者一晚上读一本多,没有细谈方法,而是指出小说不能这么读,要享受沉浸其中的乐趣,要根据不同的书确定阅读速度,养成随时随地读书和限时读书习惯;五是“输出”使读书成为自身血肉,讲给别人听或举办读书会等。
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增强读书力的一些小技巧。大部分属于选书的方法:如读某个自己尊敬的人的书的“师事”阅读、选择熟悉类型追求平静的“安定剂阅读”,以某本书为契机拓宽读书广度的“据点阅读”等。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寻找自己“f”的转换阅读法和长篇小说的快速阅读法。
作者用了一个有趣的函数式“y=f(x)“来表达,y是创意,x是素材。我们读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贤人的视角,看他们是怎么由素材完成思想转换的,爱因斯坦用的是“爱因斯坦转换”,梵高用的则是“梵高转换”。
更重要的是要融入我们自己的经验,完成我们自己的转换,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人陈述时加进自己的体会和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写书评或读后感也是好办法,只讲述梗概大意是很无趣的。
长篇小说的快速阅读方法是只读对话部分,好玩吧,哈哈,我下次一定要试试。以批评和提意见为主的吐槽读书法也挺有意思。
总之,本书重点阐述了读书的意义,并就如何选书,如何读书给我们提供了实用有效的建议和方法介绍,让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对于读书这个“小确幸”有了更多的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