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前辈告诉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这种朴素的道理一直成为做事的标准,岁月增长,履历渐丰后,发现生活中有些品行不咋地的人,活得有滋有味,顺风顺水;而有些心地善良的人,活得却很艰难。也没见什么恶降临到那些恶人的头上,也没见到有什么福送给那些善良的人。
今天,读杨照先生《史记的读法·吴太伯世家:君子典范》一章中的几句话,使我的认识提升了许多,引领我作深度的思考。
杨照认为,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非常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关键信念:历史上有些人具有典范的人格,但往往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们的人生也因之充满了各种挫折和痛苦,甚至到最后很有可能在时间不断的流逝中被遗忘。
历史学家就要对抗这种“天道”,要承担起人们原本对天道的预期——公平。“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天道”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期待,跟真正的现实——古往今来人们的作为和遭遇——对照起来,就能够清楚的看到所谓公平的“天道”并不存在,而人的精神则是高贵的。
一方面我们希望好人可以得到好报,另一方面又不能以为有天道就什么事都不做了。想让这个世界趋近于人们所想的那种公平,需要许多人为之努力,历史学家就是其中之一。
…………
春节假期,读杨照先生的书,能从中遇到自己寻找的答案,的确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杨照先生这本《史记的读法》我认为是阅读《史记》的“敲门砖”,读懂《史记》的“引路人”,阅读《史记》的初入门者,别忘了抽空瞅瞅吆,会有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