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论死

某夜午夜梦回,醒来仍心有余悸。

梦里有人(好像是个没什么血缘关系的人)因为得了绝症而嚎啕大哭,天空在下一场倾盆暴雨,为了安慰她,去海边拾花蛤。

然后又不知道怎么的,就打开了某个房间的门,屋里烟气腾腾,遇到一个抽烟很凶的人,竟然是多年前的一位同事,那是一个非常爱开玩笑的人,握手时,他伸出的竟然是左手,我只好胡乱地握了一下……

梦到这些事,也不是没有因由。

身边有一个非常熟悉的人,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四十八岁,因为肠梗阻住进了医院,一查竟然已是肠癌晚期。打算转院去北京协和医院,结果医院见到病历后拒收,据说癌细胞已经全身扩散。

大家在谈论他时,个个都语带惋惜,人虽然还躺在医院,可是人们下意识里已经不再把他列入活人名单。公司的很多工作,也已经将他单列,不再考虑他了。

父母隔壁单元里的一个邻居,在某绿化公司打零工,正用打草机割着草,一头扎在地上,送到医院后,诊断为脑梗,第二天就去世了。大概因为走得太急,什么事也没来不及交待。就让住在同一个单元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撞客了,跟家里人说他刚从银行提了一千块钱,就放在橱子顶上什么什么地方,他妻子去找,结果还真找到了一千块钱。人死了,难道真有魂灵?

父亲最近有些头疼,吓得赶紧带着他去医院检查,做了头脑CT、核磁共振、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都没什么事,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甚至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第一次认真地讨论生与死,是在去年国庆假期。好友夫妻从外地回来,在我们家小住。我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彻夜长谈时,不知道怎么就谈到了他父亲临终前的那段日子,他的父亲是一位教师,九十多岁时离世。他说,在陪伴老人的最后的那些日子里,他能感觉到他父亲对死亡的那种恐惧。

所以,他觉得,对于死亡,人得有一个自己能说服自己,自己能讲得通的认知。

他说,他认为死亡就是回去了。人生,不过是怎么来,再怎么回去而己。有来处,自有去处。

他爱人的说法是,死亡,也是从众,是每一个人都得面对的事情,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个自然现象。

甭管怎样认为,只要能消除,哪怕是减弱对死亡的心理恐惧,都是有益的。

人之所以对死亡感到恐惧,我自己思考的结论,大概有两点,一是,死亡让人感到孤单,被孤立。人的生与死,都是个极孤单的过程,都得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也没办法陪着你一起去经历。而人是群居动物,最怕的就是孤单。二是,死亡,是永远的终结。关于第二点,我觉得与我们受到的教育有关。

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的教育,物质没了,精神也就没了。死亡,就是人死如灯灭。我们肉眼所见的死亡,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死了,就是永远地离开,再也回不来。

而有宗教信仰的人,对于人死后的情形,都是有所想像和安排的,无论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无论是轮回还是投胎转世,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总是还有“未来”可期。在这些宗教信仰里,死亡,不是终结。只要不是终结,就意味着希望,就有了寄托。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猝死,应该是个比较不错的死亡方式,因为还来不及害怕,只是家里人接受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生死问题是古今哲人专注的核心问题。对于生死的思考,是没有定论的,各家之言,均有道理,如何选择就看个人的心性。 我这...
    玩哲阅读 11,777评论 7 80
  • 反省死亡,是为了在内心深处做出一番真正的改变。”闭关和深思一段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睁开眼睛,认清我们该如何对待...
    魔力Jenny阅读 6,944评论 0 0
  • 最近,一条菜青虫成了我家的教材。本想送它远行至千里之外,却…… 上周日中午,洗鸡毛菜的时候,我发现一条正在蠕动的菜...
    蓝猫万万阅读 2,649评论 2 2
  • 看完余华写的《第七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或者说是一个地方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看到这个词的一刹那,我被某种作用...
    时间_断点阅读 1,157评论 0 2
  • 人生于我才杠开始不久,对生死并未有太多感受,只能聊论心意。 有些生很机器,死很僵硬。生命珍贵,但生...
    月麟阅读 1,65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