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还在午睡,我稍躺了一会儿醒来。简单料理了下晚餐用的食材,喝了杯水坐在桌边。清凉的风从客厅穿过,外面虽是烈阳高照,但却一点也不觉得闷热。转头望向窗外,一片绿树青山,此刻时光之恬静,仿佛能听到时间流淌的声音。
心里时常冒出的念头想法亦或感悟,都没有动笔记下。或是因为懒,也或是因为太久未写字,索性任由柴米油盐把生活填满。有些美好转瞬即失,匆忙的日子,偶尔回头看看,才觉得应付过的时间,都变成了索然无味、乏善可陈。今天我想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一下自己,当是自省。
我的女儿,马上要7岁了,我一般习惯把她称为姐姐。因为,他还有一个快要3岁了的弟弟。姐姐最近对我的触动很大,大到我要认真的且无法忽视的提醒自己,要把她当成一个大人来对待了。在料理生活、行为举止等方面,她显然还是个孩子。但就在那突然的某个时刻,她的逻辑和思想让我如饮醍醐,又或自愧难当。
那天睡前和姐姐聊天,这是她最喜欢的活动。些许是因为她刚读完书的缘故,我们聊到了“后悔”一词。其实,我并未怎么深刻的去思考这个字,识字几十年,反而麻木。姐姐继续着话题,她说道:这个“悔”字是和心有关的。我插嘴:老师讲的呀?她回到:不是,我自己看的,你看它是竖心旁,所以说在做什么的时候要用心,要在心里多想想…不让自己后悔。说起后悔,这倒是我挺经常的状态,大多发生在使用洪荒之力吼完孩子冷静下来后,总是又陷入“我真是个没修养的母亲”的自责之中。循环往复,毁人毁己。真的应该像个孩子那样,由心出发认真的体味生活的奇妙和细节,尽力追求不悔无悔。经由孩童之口说“悔”,我也由此中受“惠”。
说起姐姐和弟弟平时的相处模式,一个词可以概括——相爱相杀。姐姐在行为上不太待见弟弟——这一直是我所理解的他们的相处模式。就在昨天,我的这种认识发生了改变。起因是弟弟不尊守约定,在看完一集奥特曼之后,仍哭闹耍赖的要继续看下去。我没有过多的理会他的要求,关了电视,走进厨房准备晚餐。弟弟不依不饶,守在厨房门口大声喊叫,我本就在厨房忙的火急火燎,被他这么一闹,坏情绪立马就窜上来,拿起扫把去敲了他屁股,当然我并没有失去理智,手下还是保持着分寸。这一幕被放学归来推门而入的姐姐看个正着,或许是我阵式威严,凶眉怒眼,姐姐一副惊恐的模样站立不动。我修理完弟弟又钻回厨房继续忙活,想让他们赶紧吃完饭,姐姐时间宝贵,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厨房的门并没有关上,我可以看到外面发生的一切。弟弟依旧瘫在地上哭闹。姐姐放下书包,一脸心疼的去拉弟弟,想把他扶起,弟弟不识相仍继续哭喊。伴着轰隆轰隆的油烟机,我又高声训斥了他几句,并且拿眼瞟了下扫把进行暗示。姐姐以为弟弟又要挨揍,嘴里急切的喊着不要不要,马上蹲下双臂搂住弟弟用身体护住了他,并努力的想把弟弟拉起来,好似让他赶紧逃出妈妈的火力范围。
看到这些,我没再吭声,把饭菜端上桌,招呼姐姐来吃饭。我喊弟弟,但他还在哭,我便和姐姐先吃了起来。姐姐看我情绪平静了,开始给我聊天。她问我弟弟为什么闹,我说了原因。姐姐表示是弟弟不对,便转过身对弟弟讲电视看多了眼睛会近视,又讲了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重度近视的危害。弟弟听姐姐这么一说收住了哭声,站在原地眼泪婆娑的看着我。姐姐顺势说,妈妈你抱抱他~。我放下碗筷朝弟弟伸出双手,那个委屈的小孩,挪着步子软塌塌的瘫在了我的怀里不停抽泣。
事情到这里看似应该结束,不料姐姐现在才开始发功。她试探着对我说,妈妈你刚刚那样对弟弟有些不好,他还不太懂事……我听明白了她的意思,也觉得刚对弟弟的方法确实不妥,便认真的给弟弟道了歉。我的“妈妈不该打你对不起啊”刚说出口,一直憋着声抽泣的弟弟又放声大哭起来。此时的痛哭才是他真正的情绪宣泄和接纳吧。我搂着他慢慢安抚。姐姐看到气氛恢复轻松,又愉快的聊起天来。她笑嘻嘻跟我说,以后我要是做妈妈了,我不要做像你这样的妈妈,我要做像李焕英那样,让孩子健康快乐就行,不对TA要求太多。听她言毕我有些话想说,却没说出口。算了,不要把此刻的温情变成说教吧,不能成为一个孩子理想的妈妈,起码做一个识趣的妈吧!
经过这一事,我对弟弟说做为不守约定的惩罚,取消下一天的奥特曼。第二天他笑眯眯的靠我边上小声说了句奥特曼进行试探,我告诉他正在接受惩罚,明天才能看,他竟然没有哭闹,平静的接受了。
仍是一个夜晚,弟弟拿着一本洞洞书高喊,妈妈妈妈毛毛虫变成蝴蝶了!路过的姐姐走过去说道:弟弟这也可以叫做——化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