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锦上添花”,人们似乎更喜欢“雪中送炭”。雪中送炭常被人们用在别人有困难时给与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相传战果时期,楚国冬天下大雪,楚怀王点上炉火,穿上皮大袄还觉得冷,突然他沉思一会儿,下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们送去取暖的煤炭。人们很高兴,非常感动,十分感谢楚怀王。这就是雪中送炭的由来。这种行为常常被人们颂扬。
这个典故里,君民双方都皆大欢喜。楚怀王展现他的仁道,民众解决了温暖。由此可见构成雪中送碳这一美事,也是要有必要条件:及时,送出去的必须是碳;送炭者愿意给,接炭者愿意收,即双方都乐见其成。这一美事但凡有一方开小差,就会演变成了“大雪灭了炭火”的哀伤事件。
如果送炭者送来的不是炭火,而是水或其他,那接炭者会有何反应呢?相信每个人的反应都会不一样,应该不会是皆大欢喜。
我想请各位去设想或者去回忆一个场景:你的孩子板着脸站在一边,忽然很委屈地哭出来了。你问她什么,她都不说话,一幅“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的表情图。这个时候你心里很慌张,你想:“不对啊,怎么回事呢?昨天晚上不是给她陪她钢琴了吗?今天我也让她看电影了(只不过是纯英文字幕)前天我也陪她去画画了”这个时候小祖宗终于开口了,她说:“我什么都不要,我想去玩。”
这时候你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这已经是孩子第101次跟你提出“我想玩”的呼声了。这个时候家长会很郁闷,对吧?你辛苦努力工作,为了就是将所有你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她却拒之千里。双方估计都不会太享受。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景那是信手拈来。
关键问题还在于,你送出的“炭火”真是对方所需要,还是仅仅是你认为对方有需要?
如果你认为对方需要你的“炭火”,这就是反映你内在的匮乏。这样的“雪中送炭火”会演变成“为你好”的控制,双方都会陷入不舒服的情绪中。
当你要给人送“炭火”时,首先要区分这是对方的需要还是你自己的需要。
当接受方的努力占主导和主动,这时候你的“雪中送炭”才会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