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病隙碎笔》有感

阅读时长:35分钟

阅读章节:病隙碎笔3——17-29

最有感悟的话:

1. 如果抛弃感性,追求绝对的理性,终究会成为一种霸权。

2. 直到戏散,鱼贯而出的人群仍然没有什么热烈的表示,大家默默地走路,看天,或对视。我那朋友干脆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发呆,他说这戏真好。

3. 我慢慢地看见,勇猛与可敬之外还有着更为复杂的人生处境。我看见一片蛮荒的旷野,神光甚至也少照耀,唯一颗诉告无处的心随生命的节拍钟表一样地颤抖,永无休止。

4. 没有什么方法能获得和平,和平本身就是一种方法。

5. 仇恨的最大弊端是仇恨的蔓延,压迫的最大遗患是压迫的复制。

6. 罪仍然是罪,不因为它普遍存在就不是罪。只不过耶稣是要强调:罪,既然普遍存在于人的心中,那么忏悔对于每一个人就都是必要。

思考与感悟:

首先是关于对事物预期的思考,在看电影之前,我也会抱有各种预设,会提前在包里装纸巾,带水,以为自己一定会哭的稀里哗啦,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读到“直到戏散,鱼贯而出的人群仍然没有什么热烈的表示,大家默默地走路,看天,或对视。我那朋友干脆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发呆,他说这戏真好。”这句话时,我也只想找个地方静静的发呆,回味一下我看到的内容。

闭上眼睛回忆我看过的电影和当时的场景以及我的状态,好像每次都是看完就看完了,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粗浅的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你看我都哭成这样了,这电影真好,然后呢?你为什么哭?为什么大家都哭?好在哪?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还是回到我想说的预设,这也算是写给自己的反思吧。结果导向vs原因导向,我倾向做一个结果导向的人,这也导致于我对事物有很多预期,想到我心里想要的结果,然后朝着那个结果去发展,乃至于忽略了很多原因。我不太思考为什么一定要是这样的结果。乃至于事与愿违的时候不太能接受。

但结果导向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生活中想要做到的事情百分之六七十,我都如愿了,也就选择性忽略那些不符合自己期待的事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