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第三章,变革。书中作者在谈到“智能化”时,举了几个例子:
- 智能十字路口:在混凝土中嵌入传感器和微型芯片,我们可以建成智能十字路口,它能获悉任意时点的交通流量状况,并且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交通信号灯以及车载导航系统;
- 智能轮胎:如果汽车轮胎的气压能达到最佳状态,我们就可以节省数百万桶石油。智能轮胎这时就能够告知我们轮胎不充满气将会浪费多少钱。而更智能的轮胎还能边跑边充气,这就更有助于节省能源了。
- 智能桥梁:它们能够告诉我们目前的承重情况,以及再增加多少重量将崩垮;
- 智能堤坝:能够发出决堤警报;
- ……
看着这些案例,不由得想起不久前,与朋友探讨的共享单车的事情。
近年来,共享单车被资本热追,很是火爆,刚刚度过百花齐放的阶段,进入群雄逐鹿时期,几大品牌竞相贴钱。之前还在拼押金少一些,拼半小时是1元或是5毛,拼车座能不能调节,踩踏是否轻松舒适,而现在,则开始拼谁发的红包多!令人不禁好奇:共享单车究竟怎么盈利?
坊间有这么几种猜测:
- 靠5毛钱或1元钱的车租?这是最不靠谱的猜测了。虽然骑车的人次确实很高,高到过个五一节,共享单车居然成了景区最大的景观!可是,坏的车也多啊,我同事说,早上上班高峰期,手机APP上一看周围有数十辆,可是到跟前一看,都是车胎没气的、掉链子的、没车座的…… 好歹有辆零件齐整的,又开不了锁,这些坏的车既无法创造收入,还要花费成本来维修;
- 靠单车押金再投资。最早最贵的摩拜,一个人押金299,传言去年12月活跃用户300余万,押金收入超9亿。但从单车投放量上看,这押金估计造车都不够,而且还有可能要退的,近来关于要对共享单车押金进行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显然是不能做成利润的;
- 靠风险资本追捧,乃至上市?资本始终是逐利的,就算击鼓传花,也总是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型的,但共享单车的问题就在于,目前还看不出来。共享单车与滴滴打车虽然都是解决公共交通问题的创新之举,但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滴滴打车动员的是社会盈余资源,滴滴本身并不拥有一辆车,高度轻资产,却能近乎无限地扩大运营规模,是典型的互联网商业;共享单车每一辆车都是运营者投入,而且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维修维护,边际成本不降反升,边际利润却会因为投入增加而减少,这样的商业模型完全无法做溢价,又如何上市?
总而言之,共享单车,虽然掀起了一阵资本热潮,但从本质上讲,却是典型的工业经济,既不是共享经济,也丝毫没有互联网经济的影子。从需求侧来说,颇受欢迎,连小朋友学单车也都在用共享单车(他们记住了小黄车的车锁密码后,可以用1元钱骑一个下午!);但从供给侧而言,是一个完全看不到盈利模式的商业模型。这个局,如何破?
网景创始人,硅谷著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有一句脍炙人口的金句:“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本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提到科技发展的8个硬趋势头一条就是“去物质化”,就是说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物质的原子的价值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软件,比如,从原子角度看,手机越来越小,但从软件角度看,手机却因为功能越来越多而价值越来越高。也因此,在本书第三章作者所列举的各种智能化例子中,我们看到,如果通过芯片将物质软件化,将物质融入网络,将产生无穷新价值。
这个思路能不能用在共享单车上呢?我们不妨畅想一番:
- 如果在共享单车上有个传感器,能够测评周边空气样本,并将测评数据上传到云端,那么,那些定点的造价不菲的还可能被做了手脚的PM2.5探测器就不需要了吧?这个大数据的空气样本数据,真实度应该远比放在公园里的探测器要好;
- 跟踪共享单车的GPS轨迹,可以很容易看出各个时段、各个路段单车交通量,这不仅对单车公司调整单车投放策略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对路政规划、公共交通规划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哪些地方绿道应该多一些,哪些地方绿道可以少一些,公共交通站点距离规划是否合理,哪里存在公共交通盲点等等,通过共享单车轨迹大数据都可以一目了然;
- 目前以高德为代表的导航软件在机动车导航方面,已做得臻于极致,正在努力向单车导航、步行导航领域突破,但进展不大,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对应的数据采集终端,共享单车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白。共享单车既可以与导航软件交换数据,把自己融入这个生态圈,也可以自行建立单车轨迹数据库,共享单车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APP查询最方便的单车路线,这时,共享单车的APP不仅是一个租车工具,还可以是一个导航软件,甚至还可以通过路书分享、兴趣点分享成为社交工具,城市美食地图,城市单车旅游地图等等!如果共享单车APP变成了社交工具,那想象空间就更加不可限量了!什么?有了高德,为什么还要单车导航应用?不知道很多路单车可以走机动车不能走吗?!
把共享单车智能化,把共享单车当做是一个数据终端,而不仅仅是单车;为共享单车插上大数据的翅膀,将共享单车融入物联网的世界,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型将立即获得无穷的可能与变化,那么,对于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而言,派红包鼓励人们更多使用单车,才具备可预期的发展轨迹 —— 用的人越多,数据越丰富,竞争力越强,盈利就越多。这一模式也才符合KK在《新经济新规则》中所描述的新经济规则 —— “普及,而非稀有,丰富产生价值”,也才能使用互联网常用的竞争手段 —— “追随免费,慷慨产生价值”,他们甚至可以不收取押金;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将从这一模型中,获得更多的实惠,消费者可以免押金免租金使用共享单车,甚至可以通过分享路书获得收入,获得身份认同,交到同好朋友;资本市场则可获得可明确计算溢价的长期价值投资目标,而不是一个击鼓传花式的短期投机游戏。
支付宝已增加了共享单车应用,支持四种共享单车,为消费者提供减免或免押金使用单车的福利。作为极其擅长大数据运营,且又拥有海量忠实用户的互联网企业,也许已经开始布局共享单车的智能化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