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狼人杀时,总有大神很快地分析全场局势,自己只能一边喊666。
公司年终总结时,同事总会侃侃而谈,明明自己并没有少干却只能坐着。
结伴出游时,总有一个神奇的人能算好所有的费用并规划出旅游线路。
其中的根本问题在于思维方式,他们具有逻辑性,逻辑化思考框架最大的意义就是帮助你引导正确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首先想一个问题:你有读说明书的习惯吗?
我有用手机听课的习惯,由于需要记笔记,总是要切屏去记录,一堂30分钟的课往往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听完,直到有一次看完说明书才发现了这部手机居然带有分屏功能,而我已经用了一年的时间,一下帮我节省了一半时间。
说明书往往会根据规格、功能、材质详细地介绍产品,但多数人选择略过看说明书,直接使用。
就像处理一件事,如果总是理解得过于片面,一上来就去看这个树木,就会忽略整个森林。
我的习惯是将逻辑思维分成目标、类型、可执行项目 3个阶段。
①明确的目标
以下2个目标你觉得哪个更清晰?
毫无疑问,与图1相比,图2更清晰,它更有时效性和明确性。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候要遵循SMART原则,明确性、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时限性。
比如“我今天要在淘宝上买300元左右的NS卡”,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讲得越详细,目标也就越清晰。
就像购物软件一样,范围越精准,离你想要的东西就越接近。
再来看下面3个目标更符合SMART原则。
1、我要玩魔兽。
2、我在3个月内练到100级。
3、我要在接下来的2个月里升到30级。
②拆分问题
回想下自己每天出门时,有多少时间会浪费在穿搭上,每天要花费数10分钟翻箱倒柜地找,最终总是匆匆拽出一件急急忙忙上班去。
比如你的目标就是整理衣柜,有了目标之后,我们就要拆分它,怎么分配你的衣柜,能更节省找衣服的时间?
衣服能拆分出
1内搭、外搭、贴身...
2上衣、外衣、内衣...
3羽绒、棉衣、尼伦...
...
根据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类,就可以帮你清晰地整理衣柜。
③建立维度
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曾提出一个分类思考的工具-MECE原则,可以确保分类结果不遗漏、不重叠。
MECE原则: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Exclusive)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Exhaustive)
使用MECE原则进行梳理,就可以得到一个脉络清晰、角度全面的结果,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比如老板让你做用户运营,你可以从:拉新、转化、留存……几个独立的维度开始实施。
前期清晰的维度,可以有效的防止后期无休止的返工。
如果类型没有达到相互独立,会让你思考的更加混乱。
如果你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里,那么首先要先了解当前领域,再去做细分维度。
例如你打算学西餐,首先你的知道西餐有哪几种。
类型的选择通常有很多维度,维度也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标准答案,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但如果你依旧没有思路的话,你可以试试从下面几个维度进行细分。
1 场景
2 内容
3 分类
4 目的
④自下而上的梳理
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头疼的问题,和甲方的沟通、领导的设想、团队的头脑风暴,更多的得到的结果都是碎片化的。
如果上述4个维度也都无法满足的话,那么你可以试试自下而上的梳理方法。
这时候你可以列出所有的信息,在根据信息的共性分类。
比如“耐克帽子”、“MLB帽子”、“阿迪帽子”都隶属于帽子,所以就可以归到帽子分类中。
⑤框架填充
当我们拆解完一级指标时候,要围绕着框架填充,继续细分,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直到无法进行拆解。
注:衣柜只是个例子,切合实际、值得拆解的目标才有细化拆分的价值,例如于“1个月内抖音粉丝达到5w”这种有价值的目标,切勿走火入魔…
分完类型之后再确认有没有遗漏或重复,这时候可以画个思维导图用可视化的方式检查。
思维导图工具:百度脑图、幕布、MindMaster
⑥转换为可执行的
在我们确定目标和维度后,需要在实际执行之前进行最后的步骤,进行验证。
首先要把你列出的导图,从认知升级为行动,明确目的,再确定方法根据现有的情况从时间、能力、精力多个维度进行验证, 最后进行执行。
比如目标为“微博粉丝2w人”最终拆解出的最后维度是知乎内容引流1w人和公众号活动引流1w人。
根据这两点我们在进行验证和分析,发现现有公众号现有粉丝共5000人,在结合自身时间和实际情况分析,很难实现,我们就可以放弃这项任务。
写到最后
长城是由一块块砖不断累积而成的,如果太多的点困扰着你,不要着急,保持你自己的节奏,在任何事物中重要的东西只有20%,不妨用更多的精力去抓住重点。
文中的方式并不唯一,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也欢迎与我进行讨论,工具是用来驾驭的,千万不要让固定化的思想束缚住自己。
期待与你共同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