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笔者在得到精品课“曲凯-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上完之后所做的笔记,内容较长,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涉及一些法则如之前不了解可能需要花些功夫。笔者为什么对这门课刚兴趣,是因为笔者在17年一年遇到了学习工作上的瓶颈,所以往后“退了一步”,重新思考自己,为了了解自己笔者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分析自己遇到瓶颈的各项原因,同时保持着不断读书的习惯,在此期间读到了基本不错的书籍,在下文都有分享,在这就不多啰嗦了,希望此文能够帮到你进步一点点。
解决问你题首先要明确四个步骤:明确和理解问题、拆解&定位问题(80%的精力)、提供解决方案(20%的精力)、总结问题
明确&理解问题
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问自己“遇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 反复确认(和自己/和交代自己这个任务的人)
第一步:找出对方关心的问题点
第二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第三步:明确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资源
拆解定位问题
定位到元问题
很多问题之所以难搞就是因为它特别的宏大而复杂
什么是复杂问题?
掺杂多个维度和变量问题。
什么是元问题?
那些最本质最细小的待解决问题
复杂问题是不可以直接解决的,需要我们将复杂问题一个个拆解成元问题。通过拆解,很多的问题就变得非常落地,变得可以解决。同时,还会变得很有方法、有逻辑。你可以依着逻辑去想你该达到你的目标。
公式化思维拆解问题
麦肯锡广告部来了一位新的管理者,第一天入职就问属下们一个问题“我们这个部门的业务公式是什么?”他的下属就都被问蒙了,他们想啊,“我们部门没有什么公式啊”后来通过这个人和整个部门的沟通,他们得出下方这个公式:广告收入= 展现量*点击率*单个点击价格这个公式另一层意思就是这个人没来之前,这个部门目标只有一个,提高广告收入。
有了这个公式以后,就相当于一个问题变成了元问题,同时可以解决的几种方法清晰可见。
所以,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都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件事情的公式是什么。其实,把一件事情公式化就是最好的拆解一件事情的方式。
公式化拆解问题两个案列
煎饼摊的收入估算
煎饼摊的月利润=煎饼摊日收入*每月工作天数-煎饼运营一个月的总成本
煎饼摊的日收入=每天卖出煎饼数量*每套煎饼价格
每天卖出煎饼数量=每小时卖出煎饼数量*每天工作的小时数
估算北京地铁客运量
北京地铁每日的客运量=地铁数量*每条地铁装在的人数
地铁数量=北京的地铁线数*每条线同时运行的地铁数量*每辆地铁每天运行的次数
每辆地铁装载人数=每辆地铁的车厢数*每辆车厢核定人数*上座率
这样北京地铁客运量:
北京地铁每日客运量=北京的地铁线数*每条线同时运行的地铁数量*每辆地铁每天运行的次数*每辆地铁的车厢数*每辆车厢核定人数*上座率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要体会的是该如何把一个问题拆解成这种公式化的思路和逻辑;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其实是在用底层的思维逻辑在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些底层思维解决的问题和方法在成甲《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称作“临界知识”,在《穷查理宝典》芒格称作“lollapalooza效应,即“叠加放大”效应。 ”也叫作“普世智慧”。
拆解问题推理模式
拆解问题时,公式化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在公式化思维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用以下的步骤拆解问题:一个叫假设驱动,一个叫搭建问题树。
假设驱动
作用:在应对复杂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尽可能合理的假设。假设问题很可能出现在某个细分的问题点上。
优点:
目标明确 通过不断地修改假设,然后根据新的假设去收集数据信息,再验证假设,修改假设,然后不断重复这个流程,最终得到最接近真实的那个结果。
省时省力 把有限的时间和资源都分配在那个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事上。
搭建问题树
问题树又叫逻辑树、演绎树。它的一个日常应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看到过,就是思维导图。
下面就“怎样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的框架,从中你也能感受到问题树对于有逻辑的组织问题点的价值。
通过拆分,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大的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问题树结构主要就是为了让你在想问题的时候有一条线,你跟着他走,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找答案。
好处:一、更容易找到问题所在;二、根据拆解,把树上的问题都变成任务,清晰、没有遗漏。
问题树实施五个实施步骤:
找出问题存在的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之后的每一步基于这一点;
确定导致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主要原因;
要确定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导致的主要后果;第二点讲原因,第三点讲后果;
根据以上的因果关系画出这个问题树;
反复审查问题树;看看哪里缺东西,进行最后的补充和修改。
拿穿秋裤举例:
找出问题存在的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你妈妈让你穿秋裤,但是你不想穿。
确定导致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主要原因:气温突然下降。
要确定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导致的主要后果:怕你着凉感冒。
如何把问题拆解到底
麦肯锡的“MECE法则”
MECE法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ive),完全穷尽,相互独立;换句话说就是:把所有的分类情况包括在内,又没有逻辑上重复的地方。
举个例子:将公司内部员工按年龄分成25岁以上的人群和25岁以下的人群。这其实不算MECE。因为这把正等于25岁的人群漏掉了。所以正确的MECE分法应该是:25岁以上的人、30岁及30岁以下的人,这才是MECE的分法。
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头痛,怎样通过MECE来穷尽头痛的原因呢?
头痛可以分为生理性和心理性两种,这其实就是一种MECE的分法,因为生理和心理已经穷尽了头痛可能的所有原因了。当然,这两点还可以继续再往下分。我们可以把生理性再分为外部和内部。外部就是头部撞击、过敏、恶劣天气引发头痛等等。通过这样的分法,我们就能够得到一张穷尽的头痛原因的表格了。其实,解决任何问题都有点像去医院看病,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和现象而来。你可以跟医生说,你看我头痛了,这个时候医生就会问你各种问题,然后做各种检查。最终定位到一个很明确的问题点上。之后要做的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就是对症下药就好了。所以,其实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医生。
但是,各种问题到底该怎么分类,或者说我到底该怎么分类才能保证这个东西是MECE的呢?所有事物的分类方式都有两种,一种是并列结构的,比如头痛的生理性、心理性两种分法。还有一种是数理结构的,像我们前面讲的谷歌部门的那个业务公式的例子,最终把一个部门的业务变成一个数学公式。这两个一种是有等式关联的,是一个数学公式,另外一种是并列结构,没有等式关联的。
我们在做分类的时候,应该要尽量去寻找那种有数理结构的分类方式。也就是说能够公式化一切的方式。因为这是最能保证科学分类的最理想的方式。
比如,利润可以分成销售总额减去成本,总收入可以分成N个细分产品收入的和,每一个产品的收入可以分成单个产品的定价乘以总的产品销售数量,这些分法都是可以公式化的。通过这些分类的方式就一定能够得到一个MECE的结果,因为这种分类的方式其实本质就是数学公式的拆解。当然,很多时候数理分类还是有局限的,难以避免地还是要用到并列结构这样的分法。人群可以分成男和女,汽车可以被分成公用汽车和私家车,这些都是并列结构的分法。这种时候,往往就要考验我们对于一些事物常识性的理解。
比如一家餐厅的成本怎么分呢?往往可以分成三部分: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这其实就是对餐厅有基本了解的人都会采用的一种分法,因为他们知道餐厅的成本结构就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你完全不了解餐厅这项业务,再怎么想都很难。
所以,一个是要熟识你所在领域的业务和常识,一个是要经常提问和学习,这样你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对更多的领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你就能够更好地拆解问题了。
横纵对比看数据
什么是横向对比?横向对比是针对外部平均水平,如:我加盟一家品牌奶茶店,今年盈利50W。这个50w数字本身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这个品牌的其它加盟店盈利均在80w以上,通过横向对比,你就知道自己的奶茶店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什么是纵向对比?纵向对比就是把奶茶店某个时刻的数据跟历史上所有的数据去做比较,如:奶茶店今年17年一月份开张,12月利润上升10%,我们把之前11个月份出来一看,通过对比是一跳上升的曲线。说明奶茶店在前12个月一直在稳步上升阶段。
所以,单一的数据是不够的。我们拆解到最细以后,还要有能力回到最高层面,去进行横纵比较,最终得到的才是那个科学的答案。
掩盖问题的平均数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做平均数的数学题:到一家企业去应聘,10个人,平均公司5000元。小明高高兴兴去上班,第一个月后小明去找财务说工资发错了,他才拿到3000元,然后财务告诉小明这是平均工资,老板23000一个月,其他几个都是3000元。小明突然感觉被骗了。。。
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小心平均数所掩盖的其他问题,不能仅通过平均数就得出结论。
提出解决方案并总结问题
MECE的综合运用
在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其实还可以继续用之前讲的思维方式,也就是继续用假设驱动和MECE的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
比如:我们还是用找女朋友的这个例子来看,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通过假设分析,可能找不到女朋友的原因有外貌方面、性格方面,或者渠道方面等等。针对这三点,怎么来设计解决方案呢?比如外貌层面,我们可以用MECE的方式分成头发、脸、上半身、下半身和脚。
这么分的话,虽然听起来是有点奇怪,但是它就是一个MECE的分法,我们就可以尝试通过改变发型或者改变眼镜的搭配等等来改变一个人的外貌。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MECE的解决方案的结果了。
得到了解决方案以后,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玩的方式去检验这个结果。这个方式就叫做“饼干厂方法”。
饼干厂方法其实是个隐喻,我们用饼干厂去形容那些门槛很低的生意。它的意思是,如果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层层的拆解和定位,最终它也适合任何一家公司的话,那它很可能就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案了。
汇报和总结
我们要从结论不断地分拆,直到那个不可辩驳的事实;
每一个层级都要控制要点的数目,要突出重点
注:有时候问题和解决方案还都不是最重要的,正确与否都不是最重要的。在实际生活当中,别人是否觉得对,要比你自己是否觉得对的要更重要一点。具体可以参考《金字塔原理》
人生也是可拆解的复杂问题
人生的IPO模型
我们要来明确和理解人生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求学、求职、健身等,但这些一切都是在你的大的目标之下,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寻找自己,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推荐《活出生命的意义》
拆解和定位问题:IPO模型 I(input) P(process) O(output)这三个首字母合起来就是IPO。曲凯拿了他从事产品经理举了个例子: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输入就是:用户的需求,中间处理的过程就是所用的产品逻辑,最终的输出就是一个产品的设计。这就是一个产品经理的IPO。
寻找解决方案:一、要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推荐去了解一下黄金思维圈(what-how-why);二、列一个清单,然后排序做选择;三、假设一种无条件获得的极端条件。四、不断的了解你自己,不断地试错。
通过以上整体的梳理,笔者发现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临界知识”在这些分析中起到的核心作用,同时这时间在“得到”听梁宁所讲的产品思维30讲,她将产品思维称为人底层的思维,一开始不以为然,但通过最近一直在整理学习方法、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方法之中逐步的体会到“融会贯通”的意思。在今天这个丰饶的年代,选择大于努力,学习什么我们要明确,希望大家将80%的精力花在20%的核心问题上,今天的笔记就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