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欲望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灵烧焦。”
面对欲望时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层次。
层次低的人,只知道满足一时的欲望,结果往往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潭;层次高的人,懂得权衡利弊,合理的控制欲望,所以,他们能够走得更稳、更远。
1
克制懒欲
有人说:“自律者出众,不自律者出局。”
一个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一方面贪图安逸,不愿意行动起来,一方面又抱怨老天不公,只会让时光白白溜走。
一个人想要某样东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自己配得上那样东西。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配得上呢?
那就需要克服惰性,在一点一滴的沉淀中,让自己变得闪闪发光。
有的人觉得“时间还多的是”,于是就一味拖延,不到最后一刻,他们绝不行动。
然而,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他们却发现,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自己是无法把事情做好的。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个人付出了足够多的汗水,那些美好的事物,才会来到他的身边;否则,那些美好的事物即使来到他的身边,他也把握不住。
2
克制贪欲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一个人满足“眼耳鼻舌”的欲望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没有了节制,就会令自己的身体受到损伤。
事实上,很多欲望,不过是妄想带来的。
这些妄想带来的欲望,即使我们费尽心机获得了满足,也不过是带来暂时的愉悦,紧接着,又会出现下一个欲望。
如果我们不断追逐,那么,就只会让自己陷入疲于奔命的境地。
六祖慧能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每个人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
只有摒弃欲望的纠缠,才能还自己的生活,原有的宁静。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很多时候,所谓的祸患,不过是“贪心”引起的。
面对有风险的事情,有的人在贪心的驱使下,便把风险抛之脑后。等到他们陷入了绝境,才幡然醒悟,可惜为时已晚。
这世间的很多东西,都是两面性的。
活得清醒的人,不会一味追逐欲望,而是能够看到欲望背后的“陷阱”、
“养心莫过于寡欲。”
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养生方式。
3
克制争欲
杨绛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
遇到这样的人,如果我们一定要争个对错,那么,结果很可能对错分不出来,反而还白白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与心情。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遇到“牛”的时候,收起自己的琴,默默离去。
如此,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听过这样一句话:“怕小人不算无能。”
人生在世,免不了吃亏的时候。
有些“亏”默默吞下,也就安然无事了;如果非要与“小人”一较高下,那么,很可能不但不能挽回损失,反而还会失去更多。
小人做事情往往没有底线,也不知道“畏惧”。与这样的人争,只会拉低了自身的层次。
对“小人”敬而远之,不是害怕,而是一份权衡之后的清醒。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得失并不重要。
只有把目光放长远,不与“小草”争,才能让自己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
结语:
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奴隶,就是欲望战胜理性的人。”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
只有握得住欲望的缰绳,才能把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任由欲望的驱使,那么,就只会让自己的人生,渐渐失衡。
愿你我,都能掌控好自身的欲望,活出那份简单与克制。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