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故事。
我在工作单位离职时,正赶上单位转型,同事们终日惶惶,怨声载道,混日子的混日子,跳槽的跳槽。
只有一位同事继续卖力工作。
她三本毕业,资质平平。现在,四年过去,她成了单位的二把手,领导着几个从名校毕业的下属。
任命书下来后,我跟她道喜,说她聪明。
她说真的没想过有这么一天,当初单位转型时,她也慌,可是没学历没资质,除了能做手头的事,没其他选择,没想到歪打正着,反倒成就了自己。
这件事我反复想了很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时间的积累,是一个无法被超越的优势。
赵四小姐从十六岁开始跟张学良。跟一年,属奸情;跟三年,算偷情;跟六十年,便成为千古爱情。
事情做不做是一码事,有没有坚持做,做了多久,是更重要的另一码事。
有人学历高,有人能力强,但时间的坎儿是迈不过去的,所以熬过的时间是一个人的绝对优势。
二、做的过程中得到的技巧才最有价值。
并不是先具备了足够技巧,再去做相关工作的。在做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技巧,才更有价值,也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
三、着眼于影响圈,先把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情做好。
力所能及的,就是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属于我们影响圈。
社会变迁,单位转型,过去将来,他人他物,有很多东西都是一个人无法左右的,那么就先确保把自己能左右的事情做好,长此以往,一个人的影响圈就会越来越大。
其实,我把同事的事情总结来总结去,最后都指向一点——做。
就像我们每天的写作。每天写,就是一个时间的积累,不写的人,写的少的人,在时间方面是超越不了的;每天写,是一个发现、提炼并强化实战技巧的过程,不写或写的少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每天写,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完成后,个人的自信会增强,顺带着会有外界的承认和赞誉,个人的影响圈是慢慢变大的。
所以,做,就对了。
平时都是孩子和我两个人,这次发表感言特意请朋友来帮忙照看孩子,我才能踏踏实实坐下来跟大家聊聊天,所以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我想借着这个难得机会表达感谢。
感谢猫老师。我也给猫老师发消息说过,如果不是他,不是行动营,不是新江湖,很多书很多人,可能我永远接触不到。那么很多事,我也不会去做。现在,因为一本书,因为一些人,我有了方向。所以万分感激。
感谢军机处。评选文章,意味着每篇文章都要读,要比较,要分析,要体味,这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感谢你们日复一日的付出。
感谢班委。活跃氛围、回复消息、组织活动,你们时刻在线,不是因为时间多充裕,而是有一颗要把事情做好的利他之心。
感谢群里的小伙伴,互相加油鼓劲儿,抱团成长,让我见识到更多的可能性,也因你们的成长和优秀,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
我的感言到此结束,把时间留给主持人和后面发表感言的小伙伴。